關鍵字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首頁
  略過巡覽連結登入系統 / 首頁 / 消息內容 檢驗醫學科網站 檢驗通告 檢體採集原則


1.
自2019年10月21日起,中華院區CBC及WBC Classification檢驗醫令
 2019.10.18

檢驗醫學部通知

   檢字10837

  期:20191018

受文者:彰基體系全體同工

  旨:新增中華院區CBCWBC Classification檢驗醫令

  明:

(1) 20191021日起新增中華院區CBCWBC Classification檢驗醫令,檢驗項目採檢相關注意事項,包含病人準備、採檢及傳送方式、報告完成時間及生物參考區間等,請參照本院主網頁檢驗資訊查詢系統(http://www2.cch.org.tw/labsearch/)各項目採檢手冊說明。

檢驗項目

CBCWBC countHbHctPlatelet count

檢驗收費碼

FCCCBCFCCWBCFCCHBFCCHTFCCPLA

健保碼(點數)

CBC:08011C(200)WBC count:08002C(20)Hb:08003C(20)Hct:08004C(20)Platelet count:08006C(40)

是否接受代檢

檢體需求

1

採檢須知

(1)     檢體/採檢容器:Blood04-紫頭管

(2)     建議採檢量:04-紫頭管:3 mL

(3)     採檢注意事項(病人準備):無

2

檢體傳送要求

同傳送前儲存條件送檢

3

退件條件

(1)     符合一般退件條件,請參見【檢驗資訊查詢系統】<檢體採集原則>「一般退件條件」。

(2)     特殊退件條件:檢體clot、溶血或4號紫頭管血量不足0.5mL

4

檢體之儲存條件

(1)     傳送前儲存條件:檢體採集完畢後如果能於8小時內完成送檢,檢體保存在常溫(18-25)即可。如檢體無法於8小時內完成送檢,須將檢體置於冷藏(2-8)存放,並於24小時完成送檢。

(2)     檢體上機前儲存條件:檢體採集完畢後如果能於8小時內完成上機分析動作,檢體保存在常溫(18-25)即可。如檢體無法於8小時內完成分析,須將檢體置於冷藏(2-8)存放,最久可保存24小時。

(3)     檢驗後檢體儲存條件:冷藏2-8保存2

5

追加(additional) /複驗(repeat)條件

檢體量足夠且符合檢體儲存條件

6

進一步檢驗(further examination)

7

受理時間

24小時,非中華院區實驗室操作時間,檢體送回總院檢驗醫學部。

8

報告時效

1小時(中華院區受理時段)4小時(轉送總院檢驗醫學部者)

9

檢驗方法

自動血球計數儀

10

生物參考區間

WBC count:3.5-9.1×10^3/μL

RBC count4.3~5.7×10^6/μL(M)3.8~4.9×10^6/μL (F)

Hb14.0~17.0 g/dL(M)12.0~15.0 g/dL(F)

Hct40~50 %(M)35~44 %(F)

MCV86.7102.3 fL

MCH27.132.4 pg

MCHC29.733.1 g/dL

RDW-CV%12.214.8 %

Platelet count157-377×10^3/μL

MPV9.2-12.0 fL

11

適應症

(1)   WBC count:白血球增加常見於白血病、發炎、細菌或病毒感染,降低則常見於白血病、接受化學治療或免疫功能不全患者。

(2)   RBC countHbHctMCVMCHMCHCRDW貧血之評估與診斷血液流失之評估

(3)   Platelet count:用以檢測血小板數目,增加常見於溶血性貧血、脾切除、CML,而降低則常發生於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DIC病人。

(4)   MPV:代表檢測血小板大小分佈之平均值,增加常見於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免疫血小板紫斑症(ITP)MDS等;而降低則常發生於由再生不良性貧血所導致的血小板低下。

12

臨床意義

(1)   WBC count增加:常見於細菌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如膿腫、敗血症、化膿性闌尾炎、膿胸、大葉性肺炎;身體急性狀態:如急性出血、手術、組織損傷、燒傷;某些白血病、轉移性癌等疾病。

(2)   WBC count降低:桿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蟲感染時,如傷寒、瘧疾、流行性感染、麻疹、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阿斯匹林、氯黴素及化學治療藥物使用後等。

(3)   RBC count增加:主要可見於缺氧如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及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相對性增加和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絕對增高,脫水、休克、慢性組織缺氧。凡是RBC countHbHct過高者即稱為紅血球增多症簡稱「多血症」,可分為相對性與絕對性多血症兩種:(A)相對性多血症為末梢血之RBC countHbHct增加,而循環紅血球量未增加,常見於血漿量減少如因水分攝取不足或大量流汗、長期下痢所引起之脫水。(B)絕對性多血症則是RBC countHbHct和循環紅血球量均增加,生理性原因如高山居民、呼吸器疾病等。異常血色素症如:一氧化碳血紅素及EPO製造異常,均會造成多血症產生。

(4)   RBC count降低:常見於各種病因所致的貧血如出血缺鐵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另外還可見於妊娠中後期以及某些老年人,化學治療等。

(5)   HbHct增加: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6)   HbHct降低:貧血、出血、白血病、腎衰竭

(7)   MCV增加:分為巨芽球性貧血症及非巨芽球大球性貧血症兩種 (A)非巨芽球大球性貧血症:如急性出血、急性溶血、酒精中毒、肝病、再生不良性貧血或某些癌症。(B)巨芽球性貧血症:常見於維他命B12及葉酸缺乏、核酸代謝之遺傳障礙及骨髓障礙,如:白血病、骨髓纖維症、多發性骨髓癌。(C)吸煙也會使MCV增加。

(8)   MCV降低:為最常見之貧血,MCVMCHC均低於正常值,主要原因為血色素合成缺陷。第一種為血色素蛋白合成障礙,如:海洋性貧血、血色素病變。第二種為血基質合成障礙,如慢性病、缺鐵性貧血及鐵芽球性貧血。第三種為正球性貧血:可能為出血性或溶血性貧血,或骨髓低能(hypoplasia)或再生不良所致(aplasia)。

(9)   MCHMCHCMCH需與MCV結果進行校正,因為大球性貧血紅血球體積較大,相對的含有的血色素也會較多,而小球性貧血則反之(除非有球狀紅血球時),因此MCH比較少用於貧血的診斷。

(10) MCHC:大於35﹪時稱之為高色性,常由於紅血球形狀改變所引起(如球狀)。低於33﹪時則稱為低色性,常發生在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

(11) RDW上升:通常代表檢體中有紅血球碎片,大小一致性欠佳,營養不良的癒後,輸血或冷凝集素。

(12) RDW可用來作為貧血分類的判讀依據 (A)Hypoproliferative anemiaRPI2.0NormocyticNormochromic)貧血中,紅血球形態與RDW正常時通常傾向為bone marrow failurebone marrow hypoplastic)或因慢性肝、腎疾病、內分泌失調引起之貧血;紅血球形態異常伴隨RDW上升時,則可能為bone marrow hyperplastic/ dysplasticmegaloblastoid(紅血球形態有oval macrocytes時)或是bone marrow fibrotic/ neoplastic(紅血球形態有tear drops cell時) (B)maturation disorders anemiaRPI2.0Microcytic)貧血中,RDW上升時,傾向為sideroblastic anemiairon deficiency anrmiaRDW正常時則傾向為Heterozygous thalassemia syndrome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貧血。 (C)maturation disorders anemiaRPI2.0Macrocytic)貧血中,則傾向為liver diseasehemolytic anemia;當MCV115 fL時,則可能為FolateVitamin B 12 deficiency

(13) Platelet count下降: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ITP)、病毒感染、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白血病或淋巴癌、再生不良性貧血、敗血病、肝硬化、自體免疫疾病。

(14) Platelet count上升:癌症、缺鐵性貧血或溶血性貧血、發炎、感染、脾切除。

(15) MPV下降:再生不良性貧血

(16) MPV上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免疫血小板紫斑症(ITP)MDSBernard-Soulier syndrome

13

執行組別

(1)   執行單位:中華院區臨床服務組

(2)   連絡電話:04-72385952162(中華院區受理時段)5934

14

其他

 

 

 

檢驗項目

WBC classification

檢驗收費碼

FCCWCL

健保碼(點數)

08013C(70)

是否接受代檢

檢體需求

1

採檢須知

(1) 檢體/採檢容器:Blood04-紫頭管

(2) 建議採檢量:04-紫頭管:3 mL

(3) 採檢注意事項(病人準備):無

2

檢體傳送要求

同傳送前儲存條件送檢

3

退件條件

(1) 符合一般退件條件,請參見【檢驗資訊查詢系統】<檢體採集原則>「一般退件條件」。

(2) 特殊退件條件:檢體clot、溶血或4號紫頭管血量不足0.5mL

4

檢體之儲存條件

(1) 傳送前儲存條件:室溫(22-26)保存於8小時內送檢

(2) 檢體上機前儲存條件:室溫(22-26)保存8小時內完成檢驗

(3) 檢驗後檢體儲存條件:檢體冷藏(2-8)保存二天,血液抹片室溫(22-26)保存一個月。

5

追加(additional) /

複驗(repeat)條件

檢體量足夠且符合檢體儲存條件

6

進一步檢驗(further examination)

7

受理時間

24小時,非中華院實驗室操作時間,檢體送總院檢驗醫學部。

6

報告時效

1小時(中華院區受理時段)4小時(總院檢驗醫學部)

7

檢驗方法

(1) 自動血球計數儀XN1000採用半導體鐳射激光流式?胞法

(2) 人工鏡檢分類(血液抹片):計數100顆白血球

8

生物參考區間

自動化白血球五項分類

(1) Neutrophil39.4-72.6 %

(2) Lymphocyte21-51 %

(3) Monocyte4.6-11.0 %

(4) Eosinophil0.4-7.6 %

(5) Basophil<1.3 %

(6)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1.3-5.6×10^3/μL

9

適應症

(1) 評估感染、發炎之程度

(2) 協助血液相關疾病(如:白血病)之診斷

10

臨床意義

(1) Neutrophil-Seg增加常見於細菌感染、發炎,Neutrophil-Seg降低則常見於病毒感染、化學中毒、肝硬化。

(2) Lymphocyte增加常見於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CLLLymphocyte降低則常見於急性傳染病、細菌感染、發炎。

(3) Monocyte增加常見於單核球性白血病、結核病,Monocyt降低則常見於惡性貧血、敗血病。

(4) Eosinophil增加常見於寄生蟲感染、過敏症、氣喘。

(5) Basophil增加常見於慢性顆粒性白血病。Neutrophil-band增加常見於細菌感染、發炎。

11

執行組別

(1) 執行單位:中華院區臨床服務組

(2) 連絡電話:04-72385952162(中華院區受理時段)5934

12

其他

 

(2) 相關問題,請聯絡檢驗醫學部郭夙峰主任醫檢師,分機5940

 

檢驗醫學部主任 林正修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無標題文件
網站瀏覽人數:3907115   線上人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