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急性心肌梗塞(AMI):傳統使用的CK-MB,對於偵測心肌損傷的特異性,在很多發炎性肌肉病變,也常會導致CK-MB上升。但Cardiac Troponin I卻不會因肌肉病變而上升,它只存在於心肌當中,所以對於心肌的特異性很高。Cardiac Troponin I在血清中的濃度大約是在胸痛發生後4小時左右開始上升peak在12-16小時;而血清中此種變化至少可維持4-9天。
偵測梗塞的冠狀動脈重新獲得血液灌溉(Reperfusion):如果只用胸痛是否緩解、EKG變化、或是病人是否發生再灌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來偵測冠狀動脈再通作用(coronary recanalization),敏感度並不高。根據統計,大約只有15 %左右的病人,可以同時看到這些變化。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比較Cardiac Troponin I、CK-MB及Myoglobin等三者對於偵測reperfusion之用,其敏感度分別為82.4 %、76.5 %、及64.7 %。 所以一般建議在做完thrombolytic therapy後的60~90分鐘,測Cardiac troponin I,是目前敏感度最高,又可以早期、不具侵襲性地偵測到病人是否有coronary reperfusion的實驗室檢查。
危險因子的分層(Risk Stratification):心肌壞死的程度,和病人預後有很大的關聯。若以CK-MB來評估,由於它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變化很快,且若病人來得太晚,也會錯過CK-MB的最高值,因此CK-MB在這方面的應用不很理想。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在心肌梗塞的病人,如果其Cardiac Troponin I值大於0.4 mg/mL,則病人在42天內的死亡率明顯較高,且Cardiac Troponin I值越高,死亡率較高。其他有人證實可利用Troponin (T)來預測心肌梗塞病人30天或150天之內死亡率或證實6天或五週LMW heparin治療可有效減低死亡率。由於Cardiac Troponin I本身對於偵測心肌損傷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很好,所以一般建議在病人住院後24小時內,測Cardiac Troponin I,以給病人Risk Stratification,並對於高危險群的病人,而給予更積極的治療。
其他Cardiac Troponin I被報告過的臨床應用,還包括有:偵測Perioperative MI、應用於做完PTCA後,看病人是否有infarctlets產生、以及診斷Myocarditis,都比傳統的CK-MB,更具優越的心臟特異性及高敏感度。
一些非缺血性心臟疾病也可能導致Troponing上升,例如: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或慢性創傷、高血壓、低血壓、心悸、肺栓塞、嚴重氣喘、敗血症、心肌炎、中風、劇烈運動、藥物中毒(adriamycin, 5-fluorouracil, herceptin, snake venoms)、末期腎臟病、涉及心臟的橫紋肌溶解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