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中醫部


 衛教天地

編號  主題  發佈日期
3.  
 穴位按摩與保健
 2020.03.06

一、什麼是穴位按摩
1. 中國傳統醫學中獨特治療方法之ㄧ。
2. 運用一定手法或器具,刺激人體穴位達到疏通經絡、調補氣血、扶正固本、消除疲勞、恢復元氣的療護方法。
3. 常用於改善睡眠及過敏症狀、舒緩壓力、調整腸胃功能及緩解疼痛等,以提升生活品質。
4. 正確取穴、治療時間,配合適當手法,以發揮最大功用。

二、穴位按摩前注意事項
1. 了解自身體質與身體狀況。
2. 選擇適合穴位按摩。
3. 吃飽後勿立即進行按摩,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後,按摩時先如廁後再進行。
4. 穿著寬鬆輕便衣物。
5. 調整適當室溫,避免著涼。
6. 身體嚴重不適,如發燒、劇痛、生命徵象不穩,皮膚外傷、發炎、化膿或濕疹症狀,勿勉強進行按摩,須先經過醫師診治。
7. 腹部開刀、腫瘤、嚴重腹部疾病及懷孕不可按摩腹部。

三、穴位按摩中注意事項
1.患者心情放鬆。
2.肌肉緊繃或僵硬時不可直接進行。
3.按摩穴位力道應適中,不可過於用力,避免造成疼痛、破皮等不適症狀。
4.觀察患者神情反應,若有任何不適須先停止按壓。

四、穴位按摩後注意事項
1.按摩後先適度休息,避免立即起身或到處走動。
2.觀察是否有不適症狀,如頭暈等。

五、常用穴位
1. 內關穴: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改善心悸、胸悶、煩躁,減緩噁心嘔吐等病症。
位置:將手掌向上,手腕橫紋直上約三個指頭距離,在2條筋中間即為內關,用手指壓迫有痠脹感。
2. 合谷穴:疏風解表,開關通竅,通經活絡。改善感冒、頭痛、鼻過敏症狀。
位置:手掌虎口根部,近骨頭處,用手指壓迫有痠痛感。
注意:懷孕婦女請勿按摩此穴。
3. 足三里:強健脾胃、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緩噁心嘔吐、疲勞等症狀。
位置:小腿前外側面上部,犢鼻穴直下4橫指,距脛骨前緣1橫指。
4. 三陰交:補脾胃、助運化、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改善腸胃、泌尿系統功能,減緩女性生理痛及更年期症狀。
位置:足內踝最高點,直上4個手指距離,與脛骨後緣交界處,用手指壓迫有痠脹感。
5. 手神門:寧心安神。改善失眠、心悸、焦慮及煩躁等病症。
位置:手掌朝上,位於手腕關節橫紋靠近小指端的穴道。

以上穴位按壓,請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再進行操作。』

參考資料:
芹澤勝助(2010).穴位指壓建康百科。
李世珍(1996).常用腧穴臨床發揮。
張惠甄、劉曉玫、李依純、陳萱芳、周培萱(2006).穴位按摩臨床護理運用之文獻回顧,10,(1),長期照護雜誌。

制定日期:2018年7月(第一版)
編碼:5617-單張-中文-26-01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中醫部位於彰化市旭光路 235號 2樓 (於一期總院斜對面)~~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63682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