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精神醫學部

精神醫學部


 衛教天地

編號  主題  發佈日期
7.  
 憂鬱症及其治療
 2010.09.22
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約4%至18%的西方人在一生當中,至少曾出現一次的憂鬱症狀,其中50%至85%會再發生至少一次,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的終生盛行率約15%,其中男性為8%至12%,女性為20%至26%,平均的發病年齡為40歲,一半以上的患者於20歲至50歲間發病。台灣地區曾在社區中作調查結果顯示重鬱症的終生盛行率為1.14%,輕鬱症則為1.66%,可是近年發表於南部地區針對老人的憂鬱症研究卻發現罹患率高達21.1%(重鬱症為5.9%,輕鬱症為15.2%)。身體疾病的患者也有很高的比率罹患憂鬱症(如中風27%至35%、腎臟病5%至22%、癲癇20%至30%、心肌梗塞20%、糖尿病10%…等),而國外一些的研究發現其常被低估,未及早被診斷或得到適當治療,也發現有相當比例其他疾病的患者被誤診為憂鬱症。
 
  憂鬱症的常見症狀為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過去有的嗜好活動失去興趣、有罪惡感、無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持續的悲傷、焦慮或空虛的感覺、活動量減少、疲倦、動作遲緩、出現睡眠障礙、飲食變差以至體重減輕或飲食過量,甚至導致體重增加,有死亡、自殺的想法、出現企圖自殺的計劃、舉動;坐立不安、容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難下決定,也常合併有持續性的身體症狀。憂鬱症如同其他疾病一樣,有不同的類型,諸如重鬱症、輕鬱症、雙相型憂鬱症、快速循環型憂鬱症、冬季憂鬱症、激動型憂鬱症、退化型憂鬱症、非典型憂鬱症、精神病性憂鬱症、產後憂鬱症、老年性憂鬱症、物質引致的憂鬱症、與身體疾病有關的憂鬱症…等。
 
  罹患憂鬱症的結果導致身體的不適、失去工作、破壞社會、人際關係,甚至自傷、自殺。使病人、家屬、社會均付出重大的成本。憂鬱症是好發率高,影響深遠廣闊,也威脅生命的疾病。
 
  憂鬱症的發生與諸多因素可能有關,諸如心理、社會、生物因素,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其生物學病因和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有關,只要能夠儘早診斷並作積極的治療,大部份的憂鬱症能夠成功地治療,且能避免復發。其症狀包括情緒的症狀、身體的症狀、認知方面的症狀、衝動控制的能力受損、行為表現的異常…等。其診斷分類不斷的演進,以臨床的特質來區分迄今仍有困難,有相當的異質性。
 
  憂鬱症的診斷很重要,必須於症狀出現、感覺不適、影響表現及功能時立即尋求專業的協助,經由會談、收集相關的資料、進行身體檢查、神經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儀器檢查、精神狀況檢查、實施心理衡鑑、量表施測後,作成診斷,再擬定治療計劃。
 
  憂鬱症的治療包括心理社會取向的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半世紀前對於憂鬱症無有效的藥物,到了1950年代才開始有了顯著的轉變,急速的發展,自三環類抗憂鬱劑(TCAs)、四環類抗憂鬱劑、單胺氧化抑制劑(MAOIs)、去甲基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回收抑制劑(NDRI),至較新的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血清素及去甲基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血清素2型受體拮抗劑及回收抑制劑(SARI),還有不少正待發展的新藥,如去甲基腎上腺素選擇性回收抑制劑(NESRI)、血清素IA型促動劑(5HT1A agonist)、beta型受體促動劑(beta agonist)。
 
  抗憂鬱劑藥物的選擇使用應基於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費用支出及使用的方便性來考量。三環類抗憂鬱劑是過去最廣泛使用的一類,這類藥物可以阻斷去甲基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吸收,使突觸中的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升高,改善神經傳導的作用,緩解憂鬱症的症狀,但也會阻斷其他的神經傳導接受體,引致很多的副作用,尤其是抗膽的作用,如口乾、視力模糊、便秘、尿液滯留、譫妄…等,影響患者對藥物的耐受度與服藥合作性,其他的副作用還包括姿勢性低血壓、速脈、鎮靜作用、錐體外徑症狀、精神病症狀、體重增加、出汗、性功能障礙…等,另外的問題如過量的中毒,和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突然停藥的戒斷症狀…等,均得特別小心注意。單胺氧化抑制劑則長期以來被當作第二線用藥,原因為有不良的副作用,當使用此類藥物時服用內含一些胺類(擬交感神經胺)的食物或藥物,則會發生嚴重的高血壓危機,其他的副作用尚有姿勢性低血壓、坐立不安、激躁、睡眠障礙、意識混亂、增加體重、性功能障礙…等。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為一類較新的抗憂鬱劑,由於副作用較少也較低,目前已普遍使用,現有的包括fluoxetine、sertraline、fluvoxamine、paroxetine及citalopram。選擇性表示有效且精確地作用及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於體外、體內、動物、人體實驗中此類藥物和安慰劑比較均顯著有療效,和傳統的三環類抗憂鬱劑比較同樣有療效,可以廣泛的解除憂鬱症的症狀,也可提供持續的療效來防止病症的復發和再發,而副作用則較少,程度較輕微,安全性較高,藥物交互作用的發生率較低,大多數的病人對此類藥物有良好的耐受性,又使用方便,多數為一天服用一次,使之服藥的合作度增加。而副作用方面,如腸胃症狀、坐立不安、性功能障礙及藥物產生療效所需的時間稍長…等,仍待進一步研究克服。唯此類藥物中的各種藥物有其差別性,應考量病人的情形慎重選擇使用。目前於歐美先進國家此類藥物已被當成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用藥。
 
  目前尚有不少的新型抗憂鬱劑,諸如venlafaxine、mirtazapine、bupropion、mianserin、nefazodone…等已上市或正發展中,事實上人腦內部神經的分佈複雜,彼此的關係密切,藥物治療的影響不易估計。瞭解抗憂鬱劑藥物的作用機轉,於治療病患時依其症狀,考量藥物的安全性、副作用、療效、費用、方便性,慎重選擇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和社會處置,加上患者的自助與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關心,方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使之恢復功能和健康。
                                                                                                作者:邱南英醫師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有留言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79491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