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掃瞄不用怕,追蹤治療好幫手
彰化基督教醫院 核子醫學科 張柏齡主任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三期之大腸直腸癌
Posted:2010.06.10
大腸直腸癌在台灣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2位、女性也為第2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3位、女性亦為第3位(依民國96年的統計資料),是相當常見的癌症之一。
癌症治療上正確的分期是相當重要的,核子醫學的相關檢查可以在癌症分期上提供相當多的幫助,在大腸直腸癌方面,核子醫學可以應用進行的是骨骼掃描與正子掃描。癌細胞最可怕之處就是會轉移到身體的其他組織與器官生長,如果發生轉移通常治療效果會比較差,而骨骼轉移於大腸直腸癌是比較不常見的,但若是病人有肺部或肝臟轉移,骨骼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許多,核子醫學的骨骼掃描可以針對全身的骨骼進行掃描,以了解是否有骨骼轉移。
骨骼掃描的進行方式是先靜脈注射檢查的藥劑(Tc-99m MDP;中文名:同位素鎝-99m標誌甲基雙磷酸鹽),注射後約三到四個小時左右,進行全身掃描約二十到三十分鐘。所謂掃描,就是躺在掃描床上,由儀器掃描,不會痛也無任何不適,一般而言檢查的藥劑造成過敏的機率平均為一萬次中少於四次,副作用大多輕微(如:蕁麻疹、搔癢等),且病人進行骨骼掃描並不需要禁食。
正子掃描(PET/CT)是目前癌症檢查的重要利器,原理是利用氟-18葡萄糖來作為造影的放射性藥物,由於惡性腫瘤一般會表現出高於正常組織的葡萄糖代謝率,而被正子掃描的儀器偵測出來。根據醫學研究報告的結果,正子造影在大部分的惡性腫瘤中,都比傳統的影像檢查有更高的診斷率,不過有體積太小時仍有可能掃瞄不到,或身體有感染、發炎時,感染或發炎部位也會吸收,因此掃描結果有時仍需病理診斷來證實。
與其他多數核醫掃描一樣,正子掃描也是能進行全身掃描,進行方式是先接受氟-18葡萄糖放射性藥物的注射後,於專用的休息室休息約60分鐘,等待藥物吸收後再進行掃描,類似照電腦斷層一樣,由儀器進行掃描,不會痛也無任何不適,掃描的過程大約三十分鐘左右,且氟-18氧葡萄糖在文獻上目前並無引起明顯副作用的報告,相當安全,不過正子掃描前病人至少要禁食6小時以上。
正子掃描在大腸直腸癌的應用上,可以在初診斷時作為分期的工具;於治療後,懷疑有復發時,也可用來尋找復發的位置或在分期;或是治療後腫瘤指數升高時,而其他檢查找不到病灶時,做為尋找病灶的工具。釔90(Yttrium-90)的微球體,是目前新的治療肝臟種瘤(轉移或原發)的器材,經動脈注射將釔90微球體送到腫瘤位置,利用釔90的短程輻射來殺死腫瘤細胞,對於不宜開刀或化療的病人是另一種選擇。
核醫掃描因為要使用同位素,所以病人需接受輻射線,不過輻射線的量一般而言是相當的低,對於患者並不會造成傷害。目前國內衛生主管機關,開放了一些新的正子掃描藥物在臨床的使用,其中一些藥物可以觀察細胞分裂或胺基酸代謝的情形,相信對於癌症的診斷可以提供更精準資訊。
骨骼掃描與正子掃描,都是低侵犯性,副作用相當低的檢查,又可以提供大範圍的掃描,在大腸直腸癌來說,可以提供醫師與患者廣泛有用的訊息,作為追蹤治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