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腫瘤中心-大腸癌

腫瘤中心-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減輕疼痛復原快

大腸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減輕疼痛復原快

彰化基督教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陳宏彰主任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三期之大腸直腸癌
Posted:2010.06.10

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視為第一世代的手術方式,歷經無數外科先進的鑽研,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似乎難以被超越,然而在此一高科技時代,任何的停滯或不求新求變,都很容易導致僵化,面臨被洮汰的命運,因此腹腔鏡手術,泛稱為微創手術,可被視為第二世代的手術方式。

目前腹腔鏡手術最普遍也最成功的應用就是膽囊切除術。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在1985年由德國醫師Erich Muhe 完成,和傳統手術的右上腹大傷口比較起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以大幅縮小傷口、縮短住院天數、並減少病人痛苦、加速復原。從90年代以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大為風行,已經成為膽囊疾病的標準手術方式。有鑑於此,大腸直腸外科也積極跟進,世界上首例腹腔鏡大腸手術由Dr.Jacobs19906月完成,為一例良性右側大腸疾病,作右半大腸切除手術,之後經逐步推廣並應用到惡性腫瘤的切除。

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優點,除了傷口較小之外,術中的視野經電視畫面放大,手術切割過程符合顯微手術觀念,組織傷害及出血量比較少,手術過程中與腫瘤及腸道的接觸處理也較為減少,所以在臨床上病患能提早恢復腸道功能、傷口小而且比較美觀、並可以減少傷口疼痛、體能或工作能力的復原都比較快,由於手術過程病患免疫力受抑制的程度較輕微,對癌症的治療成果上也是正面的。

除了上述的優點之外,手術結果,不論在腫瘤切除範圍、淋巴結廓清程度以及存活率方面,也可以達到與傳統剖腹手術相類似的結果,即使整個手術時間會因而拉長,增加醫師的負擔,但只要條件上許可,醫師會站在病人的立場思考整個治療計畫,選擇對病人最有利的手術方式,符合人性化醫療的原則。

   
一項新技術的發展,一定得和現有的治療方式比較,才能顯現出它的優缺點,就癌症來說,非但要有比較舒服的術後恢復,同時還要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癌症控制,這項新療法才有價值。在2004年,美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已經公開為腹腔鏡微創手術可以用在大腸癌切除的論點背書,在研究當中,將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施於大腸癌的病人作分組比較,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兩者的手術併發症、癌症復發率及三年存活率,並沒有差異。此外,其它的研究顯示,病人術後由於免疫能力的壓抑減少,手術過程與腫瘤及腸道的接觸處理較為減少,接受腹腔鏡手術中的病人可能比接受傳統手術的病人有更佳的長期存活率。因此,就大腸癌而言,低侵襲性手術對病患的正面意義是十分確定的。

在手術費用方面,因為腹腔鏡手術使用新的器械設備和單次使用即拋棄的自動縫合釘及其他耗材,因此花費的金額比起傳統手術要多出數萬元新台幣。但是若考慮到病人,能早點恢復日常生活及工作,這樣的花費差別應當是值得的,能早日恢復正常活動,對多數人來說比金錢重要多了。 

目前台灣對推廣大腸直腸癌腹腔鏡切除手術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要由相關醫學會定期舉辦各種不同層級的訓練課程,提供年輕醫師們有適當的訓練機會,以縮短醫師對此項新手術技術的學習過程外,也應當制定更明確及嚴謹的病人適應症規範。

本院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的發展,肇始於1998年底,經過不斷的嚐試,終於在19991月成功完成第一例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本科的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日漸成熟,傳統開腹手術能完成的術式,腹腔鏡手術也都能達成,而且絲毫不遜色。隨著科技的進步並更新先進的儀器設備,包括高解析度內視鏡影像系統、超音波組織切割器及組織凝集儀,使得腹腔鏡手術比起以前更安全及順利。截至目前為止,自19991月至今,11年來已經累積超過800例成功的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經驗。

總而言之,現今腹腔鏡手術的確能為部分大腸直腸患者提供一個侵犯性較小、手術後恢復較快、術後傷口較美觀的另一種選擇,但是,唯有嚴格的外科訓練、謹慎的術前評估及病患選擇,此項新手術才能使病人得到真正的益處。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7150@cch.org.tw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310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