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腫瘤中心-肝癌

腫瘤中心-肝癌


 黑白變彩色,從『肝』開始~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臟移植發展及成果

黑白變彩色,從開始~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臟移植發展及成果

彰化基督教醫院 醫療長 陳堯俐醫師 肝臟移植中心主任
謝佳恩 專科護理師
張雅音 社工師
王思涵 器官移植協調師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九期 肝癌
Posted:2010.12.25

歷史緣由
發生在1927年(民國16年)『切膚之愛』的事蹟,是當時感人肺腑的美事,更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立院的精神。如今,在院長的帶領下及同工們同心同工上下努力經營下,使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為彰投雲嘉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並延續切膚之愛的精神,發展器官捐贈與移植事工。本著教會醫院耶穌博愛,宣揚福音,救助世人理念,投入器官勸募,設置器官勸募小組,宣導遺愛人間,生命延續的觀念。

民國89年8月本院派遣移植小組成員前往台大醫院受訓,回院後正式成立器官移植小組,由陳堯俐醫師擔任移植小組主任。並在同年10月獲得衛生署核准腎臟移植資格。90年09月在移植小組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完成本院首例腎臟移植手術。

民國91年7月衛生署行文核准本院之屍肝移植醫院資格以及陳堯俐醫療長之屍肝移植醫師資格。衛生署核准之後,院方積極充實移植小組團隊之能力,再次派遣移植小組團隊於民國91年9月間前往高雄長庚受訓。移植小組的團隊包括肝膽腸胃科、一般外科、麻醉科、心臟外科、影像醫學科、感染科、病理科及重症醫學科等醫師、專科護理師、藥師、社工師、以及外科加護病房、開刀房、麻醉科及病房之護理人員。在所有移植團隊的努力下,於受訓回院的次月,即民國91年10月,成功完成本院首例屍體肝臟移植。民國93年10月本院接獲衛生署來文通知通過活體部分肝臟移植醫院資格的審核,是本院器官捐贈移植事工獲得衛生署認可的表現。這樣令人振奮的成績,器官移植團隊要與大家分享,感謝全院同工對於器官捐贈與移植事工的付出與肯定。

肝臟移植適應症:


肝臟移植適用於不可逆性的進行性肝病,且無其他方法可以有效治療,其適應於以下主要幾類肝病:

 

一、極期慢性肝病:

(1)肝實質肝病:包含壞死後肝硬化(病毒性、藥物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自體免疫肝病、新生兒肝炎及其他肝病(先天性肝纖維化等)。
(2)膽汁鬱滯性肝病。
(3)肝血管疾病。

二、猛暴性肝衰竭:

(1)病毒肝炎。
(2)藥物引起。
(3)代謝性肝病。

三、代謝性肝病:

(1)肝醣貯積症。
(2)α1-抗胰蛋白脢缺乏症。
(3)Wilson氏病。
(4)其他 (tyrosinemia等)。

四、不宜切除的肝臟惡性腫瘤:

(1)肝癌合併肝硬化(符合Milan criteria:一顆肝癌小於5公分,或3顆肝癌不超過於3公分並無肝外轉移;或UCSF criteria:一顆肝癌小於6.5公分,或三顆肝癌不超過於4.5公分並無肝外轉移)。

五、其他:

(1)再移植。
(2)肝內結石。
(3)囊性肝病。
(4)Caroli氏病等。

肝臟移植手術的進行需要以下各步驟的密切配合:
一、 選擇合適的接受者與捐贈者。
二、 依外科原則摘取捐肝者的肝臟加以適當的保存。
三、 進行肝臟移植。
四、 術後排斥及感染的預防。

選擇合適的接受者與捐贈者
     捐肝者必須為自然腦死,或是親屬的活體部分肝葉捐贈。而且其肝臟必須是完全健康正常的,也就是不能有肝硬化或肝臟代謝不良等疾病。如果捐贈者符合這些條件,且捐贈者及其家屬也同意捐贈,即可摘取其肝臟;受肝者也必須經過篩選,一般而言與捐贈者血型最好是「相同」或是「相容」也可以。

肝臟摘取後的保存
     捐贈之肝臟摘取後,適當的保存直接關係著移植手術的成敗與效果。目前大多利用低溫及保存液方式來保存肝臟。因人體的組織細胞在低溫時,細胞的代謝作用會減慢,使細胞對養分的需求減少,進而延長細胞的存活時間。所以取出的肝臟都需先經過保存液灌注,置於攝氏二至四度的保存液中,在加以包裹保持無菌狀態,緊接著盡速進行肝臟移植。

進行肝臟移植
     當以上步驟均配合妥當之後,即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手術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手術過程中,受贈者將不會有任何知覺及痛覺。手術的進行採BENZ型或是⊥字型(兩側肋骨下緣及往肋骨中央的劍突方向皮切),或是?字型(從右側肋骨下緣及從劍突方向皮切)進入腹腔,將已硬化及失償的肝臟摘除。摘除的範圍包括部份與病肝相連的肝動脈、肝門靜脈、總肝管、下腔靜脈與整個膽囊,再將新的肝臟植入(新肝的來源可能來自腦死病患捐贈或近親活體捐贈),吻合下腔靜脈、肝門靜脈、肝動脈,新的肝臟將獲得血液灌流。之後,再將所植入肝臟的膽管與受贈者的膽管或小腸做吻合,重新建立排放膽汁的通道,但是此新的肝臟將不包括膽囊。有時因應手術的需要,必須將脾臟摘除、左腎靜脈結紮等。在腹壁傷口縫合前,會在腹腔內放置多條引流管,目的在於引流殘存血水,並藉以觀察是否有出血或膽汁外漏的情形。

術後排斥及感染的預防
     肝臟移植和一般肝臟手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受肝者體內植入別人的肝臟,必須避免排斥,所以手術後必須服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目前常使用的是環孢靈(Cyclosporin)、FK506和腎上腺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且大多是終身服用,但現在也有部份專家考慮可階段式服用。但免疫抑制劑用多了病人容易受病菌感染,因此要如何在預防排斥和預防感染間取得平衡,就是肝臟移植術後的最大問題。

部分肝臟活體移植發展與準備
     本院積極發展分肝及縮肝移植。隨著移植手術技巧之精進,繼續朝向活體部分肝臟移植手術而努力進行。民國93年10月本院接獲衛生署來文通知通過活體肝臟移植醫院資格審核。在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的術前準備事宜,包括:家屬五等親屬的捐贈者評估,如:血型、血液及血清學檢驗、肝臟功能、心肺功能、影像醫學(評估肝臟容積、肝動脈、肝靜脈、肝門靜脈及膽道的走向及變異情況之複雜度或影響捐贈肝臟容積是否足夠等)。要謹慎且必須保護捐贈者的安全性與捐贈出的肝臟足夠給予受贈者。再者,經過精神科及社工評估精神、家庭、社會系統,然後收集生理、心理、社會及家庭評估資料,送交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即可安排活體部分肝臟移植手術。

活體部份肝臟捐贈手術的方式
     捐贈者採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手術過程中,將不會有任何知覺及痛覺。手術的進行,⊥字(兩側肋骨下緣及往肋骨中央的劍突方向皮切)或是?字型(從右側肋骨下緣及從劍突方向皮切)進入腹腔,將部份肝臟摘除,摘除的範圍包括部份與肝臟相連的肝動脈、肝門靜脈、總肝管、下腔靜脈與整個膽囊。在腹壁傷口縫合前,會在腹腔內放置多條引流管,目的在於引流殘存血水,並藉以觀察是否有出血,或膽汁外漏的情形。

活體器官移植的困境
     目前活體器官移植執行常見的困境:
一、當受贈者遲遲等不到肝臟時,並發生生命狀況不穩定,家屬及患者才考慮活體移植手術,往往在評估時,受贈者就病逝。
二、評估有意願活體肝臟移植捐贈者,常常因為生理不合適而失敗。(如:血型不合及血清學異常或肝臟血管走向影響肝臟容積不夠而失敗)。
三、再者、有些親屬在生理評估通過後逃跑,深層分析其實是希望藉由生理檢查後被拒絕,反映出心理層面的問題。

本院移植成果
     而在手術技巧部分,本院在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四日與高雄長庚醫院合作分肝手術成功移植給一位大人及一位小孩病患(一肝兩用)。三例行縮肝移植技術:一例患者腦死合併右肝葉挫傷,故進行右肝葉切除及左肝葉移植手術,另外兩例捐贈者肝臟太大;至今屍體肝臟移植及活體部分肝臟移植總和已超過百例經驗,並且成功進行聯合肝腎移植手術兩例,順利出院,門診追蹤。

     面對器官衰竭病人的增加,國內器官捐贈嚴重不足的窘境下,部分患者選擇境外移植以延續生命,但術後卻乏人照護。彰化基督教醫院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願意協助術後照顧及門診追蹤這些患者,並提供良好的照護,使他們能早日回歸家庭社會。

     根據健保局在2007月5月20日公佈,統計1997-2005年全民健保器官移植存活率,在肝臟移植三年存活率,彰化基督教醫院為81%(全台第三名),僅次於高雄長庚90%,與台大醫院83%。而2009年健保局再度公布肝臟移植三年存活率,彰化基督教醫院為82%。依據衛生署公告屍體器官移植存活率2006~2010年統計顯示,本院肝臟移植3個月存活率(100.0%)名列第一;12個月存活率(90.91%)與台北馬偕並列第二;三年存活率(90.91%)與台北馬偕並列第一,更是提升醫療專業水準、不斷突破成績。然而,面對器官衰竭的患者仍存在著無力感,許多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曙光,維繫在器官捐贈與移植。本著耶穌捨己身拯救世人的精神,以及切膚之愛的典範,彰化基督教醫院著力於推動器官捐贈風氣,發展器官移植工作。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7150@cch.org.tw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291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