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國病預防與治療並重
彰化基督教醫院 消化系中心 翁寶美個案管理師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九期 肝癌
Posted:2010.12.25
肝病是台灣的頭號國病,不僅是因為它的罹患人數多,99年度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二位,其中約有70%的人與慢性B型肝炎相關,20%與慢性C型肝炎感染相關。而一般在感染初期,幾乎是無法察覺症狀的,一旦變成慢性肝炎,就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肝病問題。
根據調查,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帶原者因無明顯症狀而不自知自己是帶原者,至於C型肝炎感染者中,也有七成不知自己感染,因此極易疏於防範。在這些慢性的帶原者當中,有25~40%的患者肝臟發炎導致肝臟的纖維化,並進一步形成肝硬化、肝癌。
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現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全世界約有三億五千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約一億七千萬的C型肝炎帶原者。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主要集中於亞太地區,約有二億五千萬人。在台灣地區,B型肝炎帶原者的盛行率約在15-20%之間,而C型肝炎帶原者的盛行率約在2-5%之間(其中隨著地區之不同,此一盛行率亦呈現不同差異性,尤其是苗栗縣、嘉義縣市、雲林縣部分地區甚至可高至百分之8以上)。換言之,目前國內約有三百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及約三十至六十萬的C型肝炎帶原者。
血液及體液為感染主要途徑
血液或體液為最主要的傳染途徑,經由皮膚、粘膜的傷口,接觸到帶有B型或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體內分泌物,或未消毒完全器械,例如:刺青、穿耳洞、針灸、共用可能染血的器具、刮鬍刀、針扎意外及血液相關製品之輸注等。
感染初期患者多無症狀,須抽血檢驗才能確定,少部份有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黃疸、茶色尿,甚至肝衰竭,感染B型肝炎後約10~15% 會變成慢性肝炎,在台灣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0倍。感染C型肝炎後約50~80%會成為慢性肝炎,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二十年後約有二至三成會進行至肝硬化,一旦有肝硬化,每年有百分之二至五會產生致命性的肝癌。
消滅國病預防與治療並重
感染B型及C型肝炎後,患者通常並不自知。一旦病程進展至肝硬化或是肝癌,個人及社會所付出的成本是相當可觀,目前此二種病毒性肝炎,只有B型肝炎有疫苗可施打,政府民國七十三年起針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此項措施已使得青少年及兒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由11.4%降至0.5%。目前,建議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特定族群包含: 常接觸血液製品易遭感染之人員、親密家人中有B型肝炎帶原者、媽媽為表面抗原帶原之嬰兒、藥癮者、同性戀者、到高盛行率地區旅行。
B、C肝炎患者須定期追蹤肝臟狀況,小於35歲患者需每年追蹤,大於35歲患者需每半年追蹤,肝硬化更須每3個月追蹤一次。
定期追蹤項目有:(1) 腹部超音波檢查 (2) 抽血肝功能檢查 (AST、ALT)、甲型胎兒蛋白檢查 (α-AFP)。
註:腹部超音波:為影像學的檢查,可以看出肝臟粗糙、纖維化、硬化及腫瘤。
抽血:AST、ALT為肝臟是否有發炎的指標,甲型胎兒蛋白檢查為腫瘤標記。
慢性B型、C型肝炎患者追蹤時,如果肝指數提高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醫生就會安排治療。中央健保局於92年起試辦計畫將抗B型及C型肝炎之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以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98年11月1日健保局再度大幅放寬治療給付範圍、延長給付時間為3年。99年7月起更對B型肝炎病毒相關的肝硬化患者提供長期之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讓更多人可以接受治療。
目前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雖無法治癒B型肝炎,但透過長期的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經由減少身體中B型肝炎的病毒,減少肝臟發炎進而避免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甚至B型肝炎已產生肝硬化的病人,經由長期抗病毒藥物治療,能減緩肝硬化纖維化的程度。另一方面慢性C型肝炎經由長效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約有7~8成疾病治癒的機會,雖C型肝炎治療會有一些副作用產生,但因治療成效佳,所以慢性B型C型肝炎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治療,能有效控制發炎或有疾病痊癒的機會,因而應定期追蹤以利評估是否接受治療。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所以仍應定期追蹤。
保肝之道勿聽偏方、勿亂服成藥
1. B型及C型肝炎不會經由正常社交接觸傳染,預防之道在於避免接觸被感染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及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與安全性行為以降低感染風險。
2. 避免增加身體負擔:勿聽信偏方、亂服用成藥、飲酒、抽煙、熬夜。
3. 均衡飲食、新鮮食材為主,少吃醃漬品、內臟類食物,注意食物保存以避免黃麴毒素污染。
4. 規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早睡早起增加人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