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復健醫學部

復健醫學部


 最新消息

編號  主題  發佈日期
4.  
 乳腺暢通
 2015.04.24

媽咪愛寶貝、怕痛不怕累                

彰基復健醫學科   賴佐君物理治療師

寶寶的加入,讓全家人沉浸在歡欣的氛圍之中,為了給寶寶最好的,哺餵母乳的過程雖然漫長又艱辛,讓眾多媽咪仍然甘之如飴。

筆者回憶起新手媽媽剛開始餵母乳的日子,「真是又痛又難熬」-乳房腫脹疼痛,他人幫忙,又揉又按,痛得哎哎叫,可能一度輕微發燒,懷疑乳腺發炎或感染,老公看了也不捨。沮喪之餘,打算「投降」,放棄哺乳。沒想到超音波加上局部按壓-畢其功於一役,餵奶就變得順利許多,能愉快地享受親子間的甜蜜時光。

那種痛,只要脹過,畢生難忘~哺乳媽咪的天敵

    古人云:『上下交相賊』--上方乳房碰都碰不得,一碰就鑽心地痛;下方又來個子宮強力收縮,哇!那種痛苦真是難以忍受。身體就是這麼奇妙,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當胎兒瓜瓜落地,不管媽咪身體或情緒是否準備好,乳汁就開始出現,產後約2-3天乳房便會開始脹奶,為的就是讓寶寶喝到媽咪精心生產的初乳。

媽咪可能會覺得乳房變熱、重且脹,一旦乳腺阻塞時更可能要經歷「滿清十大酷刑」的疏緩方法來暢通乳腺,頓時哀鴻遍野,有很多媽咪便是因為過不了這一關而被迫放棄哺乳。更甚者嚴重到乳腺發炎,小寶寶想吃又吃不到,餓得哇哇大哭,家裡真是急得一團糟。

 

乳腺炎面面觀

    在了解乳腺炎是如何發生之前,首先要認識乳房的構造與母乳的形成過程。

 

    乳房主要由腺體組織、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等構成。

其內部結構有如一棵倒著生長的小樹:(1)腺體組織─枝葉是乳腺葉、樹枝是輸乳管、樹幹是乳頭。

    每個乳房約有1520個負責製造乳汁的乳腺葉(Lobes of Mammary gland),每個乳腺葉又各有一個專司運送乳汁的輸乳管(Lactiferous Ducts)通往乳頭,在靠近乳頭前形成儲存奶水的輸乳竇(Lactiferous Sinuses ;即乳暈),最後在乳頭上形成細小的輸乳孔。乳腺葉和輸乳管均以乳頭?中心呈放射狀排列。乳暈表面有許多點狀小隆起是深部乳暈腺開口部位,其裡面?乳暈腺,可分泌脂性物質,作用是潤滑和保護乳頭。

    (2)乳頭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組成,平滑肌呈環行或放射狀排列,有如括約作用,當寶寶含住乳暈,經由舌頭和上顎擠壓,刺激媽媽乳腺上的神經,誘發反射作用,此時乳汁進入輸乳竇(乳暈底下)中,藉由乳腺上皮肌肉細胞收縮,將乳汁噴出。(3)脂肪組織主要位於皮下,撐起整個乳房。

 

乳腺阻塞與乳腺炎

    當乳腺葉上的乳腺泡製造出母乳後,乳汁會透過輸乳管於乳頭泌出,假如乳汁未能及時排出,其中的水分會被身體再次吸收,淤積的時間越長,乳汁就越濃稠,很容易造成輸乳管阻塞,若合併有細菌感染的情況,將演變成哺乳媽咪避之唯恐不及的「乳腺炎」。

    乳汁淤積及細菌感染是乳腺炎的發生主因,常見於哺乳媽咪,尤其是新手媽咪。乳腺炎在哺乳的前6個月內最容易發生,其中特別好發於產後第34週。

    由於新生兒進食量較小,乳汁無法適當排空,容易發生乳腺阻塞;或是寶寶含乳姿勢錯誤,造成乳頭受傷,可能增加感染機率;此外,產婦坐月子期間若補充過多高油脂、高蛋白質的食物,也將提升乳腺炎發生率。

 

在乳腺阻塞前會經歷脹奶的過程,把握這時期排空就能免除後患:

1.      餵奶後仍要適當排空冷藏存放。

2.      左右輪流排空,重複數次。

3.      寶寶含乳不正確,上下唇含住乳暈,才能刺激輸乳竇排出奶水。

4.      長期使用吸奶器的媽媽,腺體也容易阻塞,因固定位置受壓迫且吸奶器牽引乳頭乳暈,出現像ㄅㄛㄅㄛㄅ喔..... ,很容易水腫,就沒那麼好的彈性,下次寶寶喝扯乳頭,皮薄的組織  很容易在拉扯下漸漸受傷

其實外力排空不若孩子的吸吮,媽咪每日以中性肥皂、清水清洗乳房,清洗時特別須注意乳頭及其周圍處。每次餵奶前先用肥皂洗淨雙手,再用棉花或紗布沾溫開水清洗乳頭,若乳汁開始分泌即可哺餵寶寶。促進孔腺通暢、矯正畸形乳頭、清潔乳房、即能達成成功哺餵的功用。

乳管疏通協助技巧

    當寶寶堅定地含住乳頭,媽咪全身的能量都流向乳房。母乳喂養,會限制媽咪的活動自由,也可能會使媽咪遭受乳腺炎、充血、乳頭疼痛、乳暈顏色變暗等:

以下介紹臨床協助方式

1.      淋巴引流,輕柔腋下淋巴結並引流乳房淋巴液,降低水腫

2.      乳頭按摩與提拉,用大拇指及食指輕揉乳頭

3.      乳暈按摩,刺激輸乳竇

 

4.      深層熱能導入

局部給予熱療,軟化淤積的乳汁

 

5.螺旋形按摩:一手固定支托乳房,另一手小環狀按摩。擠壓按摩:由基底部向乳頭循序擠壓

 

6.手擠奶的力道與位置指導

正確支托乳房的動作:

拇指和食指呈c 字形來托住乳房,(用食指中指夾住乳頭是不對的)

手掌與所有手指整個平貼在胸壁上

注意手指不要碰到乳暈。

稍微擠壓乳房,使其形狀和寶寶的嘴形配合,規律反覆壓放,雙邊乳房輪流。

須留意如果乳頭發生破皮或起水泡,須暫時停止餵奶,保持傷口乾淨、乾燥,並依醫生指示塗抹抗生素藥膏,待傷口痊癒後再繼續哺餵。

 

     『老師,在治療師這邊好像比較順暢!?』有時寶寶不在媽媽身邊,無法親自授乳的情況下,反而比較OK,這是因為安靜隱密的空間內,心情放鬆,此時只要熱敷乳房與輕揉乳頭,刺激噴乳反射就容易排出乳汁喔!

 

哺乳,是乳房的二次發育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妊娠末期所分泌黃色且黏稠的母乳-初乳,是最完美的食物,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個小時內餵食。母乳含乳鐵蛋白、溶菌?、免疫球蛋白A為特殊的乳清蛋白,可改善嬰兒的防禦能力。近年來台灣鼓勵母乳哺育,甚至在公共場所提供母嬰親餵的空間,原因就是母乳不但可以帶給嬰兒成長所需的營養、增強嬰兒抵抗力,還可以建立親密的母嬰關係、節省家庭開支…等優點。所以身為母親總想給寶寶喝最好的母乳。

    對本身是治療師的媽咪而言,母乳對寶寶的好處還有降低過敏性疾病罹患率、幫助口腔及面頰部位神經發展(幫助咀嚼及講話) 、研究指出哺乳時母親與小孩的親密接觸,可以刺激新生兒的人格及智力的發展;我們也重視母乳對媽媽的好處:如促進產後子宮收縮,更快恢復產前體重,降低停經前罹患乳癌及卵巢癌機率,降低 65 歲以上骨質疏鬆症及髖部骨折的機率。且哺乳期是一段讓媽咪重新認識和調理乳房的過程,懷孕和哺乳期間,雌激素會大量分泌,乳腺組織增多了,乳腺管增多了,血液供應豐富了,脂肪組織也增多了,胸部的發育就靠脂肪和營養,這樣一來,乳房自然就發育地更好了。乳房帶領女人去經歷一位母親的初成長。

哺乳,也是乳房的犧牲

    我們也聽過新手媽咪感到很委屈的說:『每天袒胸露乳地餵奶,乳房變得沒那麼嬌貴了,乳頭變得非常大,顏色也很深,只能說是一件工具。』毫不諱言,從懷孕到哺乳的一連串過程也讓乳房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哺乳一結束,乳房迅速乾扁、下垂,甚至有可能從C罩杯掉到A。哺乳期間乳房因為奶水充實變得飽滿,斷奶之後乳房又乾扁下來,其中乳房經歷了孕期變大、哺乳充盈、又快速地變小三個過程,受傷也是最大的。

    產後乳房的萎縮和變小雖然是生理過程,產後適當按摩保養和調節乳房的組織結構,既能讓乳房健康,也能保證乳房美觀。

    女性的乳房位於胸大肌上,通常是從第二肋骨延伸到第六肋骨的範圍,?側到胸骨旁線,外側可達腋中線。在哺乳時,母親如果習慣於某一側方向懷抱乳兒授乳,使兩側乳房授乳機會不均等,機會多的一側在斷乳後,較對側更易萎縮退化而變小。這種情況一般無不適感,也不會影響生活。可進行較小乳房一側的胸肌鍛鍊,並可對較小乳房進行按摩。

胸部運動

一、仰臥

胸部深呼吸運動

身體放鬆,雙腳彎曲由口慢慢吸氣腹部隆起、胸部擴大慢慢吐氣放鬆。重覆5-10次。

乳房運動

兩臂向左右伸展上舉至兩手相遇放回原處。重覆5-10次。

二、坐姿

雙手交握置於腦後,雙肘往後伸展

雙手合十,雙肘於胸前緊靠,慢慢往天花板抬高

雙手互相推擠,維持10

雙手兩側伸直,以掌根畫圓

當然,如果在哺乳時,注意兩側乳房交替授乳,機會均等,則可以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此外,如果以往兩側乳房是大致對稱的,而新近出現了不對稱情況,如一側乳房增大、一側乳房皮膚顏色改變或皮膚出現小凹陷、一側乳頭回縮或抬高,有時還伴有疼痛、癢感、乳頭出水等症狀和體征時,應予以特?重視。這種情況應立即去看醫生,進行有關檢查,以盡早發現可能的病變。

 

    母乳對於寶寶的好處多多,不需要刻意提醒,許多媽咪都想盡自己的全力,提供寶寶最優質的食物以及豐富的營養,讓他們的成長之路能夠更加順遂。只是,哺餵母乳的過程,顯然比想像中更為艱辛。除了刺激泌乳需要一些小撇步,事前準備功課如按摩、哺餵時的姿勢與技巧、事後保養工作如乳房護理,都必須謹慎確實。

    以最近的例子,建議想要餵母乳的媽媽們及早做準備,可以在尚未開始脹痛前,進行乳房按摩,避免初期乳腺還沒暢通時,乳汁已分泌過多出不來的狀況。之後整個乳房脹起來就很痛苦!

    最後保持心情愉快及信心:媽媽的情緒與信心會影響到催乳激素的分泌狀況,它是一種幫助奶水從乳頭中噴出來的荷爾蒙,能夠幫助嬰兒順利吸吮到母乳。

希望每位媽媽都能享有愉快輕鬆的哺乳經驗,新生的一代能夠更健康快樂,就讓我們一起為母乳哺育加油吧!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 復健醫學科 聯絡電話: 04-7238595 轉7421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82150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