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復健醫學部

復健醫學部


 最新消息

編號  主題  發佈日期
5.  
 戒菸後的運動生活 遠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
 2015.03.27

物理治療助你遠離戒菸後的喘喘人生

                                              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組 李俊賢

 

何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呢?主要包括肺氣腫及支氣管炎兩種病況,兩者經常同時存在,會造成肺泡破壞,使肺泡失去彈性,支氣管黏膜腫脹,管徑變狹窄且黏液分泌過多,造成空氣滯留於肺部,病人會有呼吸困難、慢性咳嗽、濃痰、喘鳴聲或運動時容易喘、桶狀胸等症狀。根據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 80~90%都是長期抽菸所引起的,吸菸者罹患COPD的可能性較非吸菸者高出20倍。經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2.1億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我國在99年間,因COPD的死亡人數達5,197人,為當年主要死因之第7位,且花費健保資源達270億,與癌症、腎臟疾病並列三大支出。

 

隨著大家對於菸害認識的普及以及菸害防制法的推行下,許多老菸槍為了自己與家庭健康開始從事戒菸活動。戒菸初期身體為了清除體內多年沉積的廢物與毒素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暈、焦慮、疲倦、失眠等,肺部也因為戒菸開始恢復調節功能並陸續咳出部分長期抽菸而積存於肺的物質。然而單單只有「戒菸」行動是不夠的,有報導指出癮君子即使已經戒菸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仍然有可能入侵,尤其菸齡愈久的人。初期可能察覺不易,所以高達八、九成早期患者未能被診斷出,隨年齡增長症狀緩慢進行,大多數人是因為早晚天氣開始轉涼、有咳嗽不止、痰量變多、走路易喘,漸漸地爬樓梯也無法一氣呵成的爬上2樓等現象就醫才診斷出來。因此,無論是戒菸過程中或戒菸成功後,物理治療中肺部運動在戒菸後遠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指出可幫助肺部排除毒素、減輕心肺系統壓力、增加肺活量與有氧能力,進而減緩日常活動過程中容易喘的情況。

 

以下主要針對戒菸者以及吸二手菸者所設計的肺部運動:

(1)腹式呼吸與圓唇吐氣(圖一)

l   目的:緩解呼吸困難、改善通氣、增強氧合作用

l   動作:一手置於腹部、一手置於胸部,用鼻子吸氣時腹部凸起,然後嘴唇嘟圓(圖二)將氣慢慢吐出時腹部內縮。可於臉部前方15~20公分置一面紙,吐氣時面紙應有輕微晃動。重複10次,每1~2小時一回,飯後1小時內或頭昏不舒服時勿執行

   

   

圖一:腹式呼吸合併圓唇吐氣

圖二:圓唇吐氣

(2)擴胸運動:

l   目的:幫助肺部排除毒素與增加肺活量

l   動作:坐姿下,首先身體微前傾,將氣由嘴巴吐到底(內心默念「吐---吐」)且雙手交叉於胸前(圖三);用鼻吸氣時(內心默念「吸-吸」)將手向兩側打開(圖四),重複此動作10次,每日三回。

       

圖三:吐氣時雙手交叉  

圖四:吸氣時,雙手外擴

(3) 放鬆姿勢

l   目的:將橫膈置於較省力的位置讓患者不容易喘

l   動作:在坐姿下或站姿下將身體前傾20~45(圖五~)

 

圖五:坐姿下

圖六:站立時

(4) 咳嗽技巧:

l   目的:有效的清除肺部痰液,以利肺部排除沉積已久的物質

l   動作:以正坐或身體前傾20~45度,深吸氣後(胸部脹起,腹部凸出)閉氣,然後吐氣時嘴巴張開,用力將氣”哈”出(圖七),引發咳嗽反應,雙手可置於腹部協助用力。須依痰液多寡調整次數,切勿過多而傷及喉嚨

圖七:用力將氣”哈”出

 

(5) 有氧運動

l   目的:提升心肺適能,減緩日常生活喘的情況

l   原則:有節律、重覆性,以大肌肉群活動,例如:(1)登階運動(圖八)(2)跑步;(3)腳踏車,運動頻率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訓練時間至少要有15~20分鐘才有效,運動前需做暖身運動,運動後做緩和運動,各5~10分鐘。當身體不舒服或血壓與心跳過高時,立即停止運動,切勿免強自己。

 

圖八:登階運動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 復健醫學科 聯絡電話: 04-7238595 轉7421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82150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