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懂疫苗好輕鬆
【本文刊登於《媽咪寶貝》雜誌12月號】
文/李政翰
家中的寶貝出生後,爸爸媽媽除了處理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以外,還有一項令父母親很傷腦筋的課題───打疫苗;翻開寶寶手冊預防接種的摺頁,各種疫苗種類、接種的劑數琳瑯滿目,究竟何時該施打疫苗?能預防哪些疾病?有哪些注意事項?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疾病的預防重於治療,儘管現在的醫療進步,然而,嬰幼兒一旦感染疾病,是否能快速發覺並及時送醫接受適當的治療仍是一大課題!另外,會製造成疫苗來防治的疾病通常都具有「三高」的特性--高傳染力、高致病力、高傷害率;因此,施打疫苗以杜絕病毒、細菌的感染,對小朋友而言,就格外重要!
所謂「疫苗接種」,是指將病菌的整體或部分接種到人體,讓體內的免疫系統對該病菌進行辨識,並製造出足以對抗的抗體儲存在身體裡面,進而使接受疫苗者對該病菌所引起的疾病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根據疫苗是否保留原來病原的活性,可將疫苗分為「活性減毒疫苗」與「非活性(死菌)疫苗」兩種。
◎活性減毒疫苗
疫苗中所含有的是完整的活性病菌,本身還具有感染性,由於經過減毒的處理,降低該病原致病的能力,通常不會真的致病。打入人體後能自行增殖,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目前現有的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及輪狀病毒疫苗等。
◎非活性(死菌)疫苗
非活性(死菌)疫苗施打後不會引起真正的感染,安全顧慮較小,但對疾病的防護持續時間較短,需反覆注射多次。目前現有的非活性死毒疫苗包括:B型肝炎疫苗、五合一疫苗、日本腦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等。
◎接種間隔
1. 非活性疫苗可同時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分開不同部位接種。
2. 活性疫苗可同時接種,如不同時接種,最少要間隔1個月。
3. 非活性疫苗與活性疫苗可同時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分開不同部位接種。
◎不能接種疫苗的情況(所有疫苗)
1.寶寶曾經接種過該疫苗,有疑似過敏或嚴重副作用。
2.發燒。
3.目前有中、重度以上的急性疾病。
◎不能施打活性疫苗的情況:
1.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有下列禁忌:
(1).免疫不全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
(2).染患嚴重疾病、營養不良致免疫力低下。
(3).孕婦。
2.接受血液製劑後與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應注意下列接種間隔:
(1).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應間隔3個月。
(2).輸血後間隔6個月。
(3).靜脈注射血漿、血小板製品或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應間隔11個月。
公費疫苗
卡介苗
▼接種時間:
1.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身體狀況正常即可接種。
2.國小一年級卡介苗疤痕普查,若無疤或疤痕過小且結核菌素測驗陰性(<10mm)者需再接種一劑。
▼預防疾病:
卡介苗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
結核病是感染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結核菌侵入人體後,可在任何器官引起病變,如肺、腦膜、淋巴腺、骨骼、腸、泌尿及生殖器官等,其中以侵害肺部最多。卡介苗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經減毒後注入人體,,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約85%,主要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反應 :
a. 注射後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不需特別處理。
b. 紅色小結節若變成輕微的膿泡或潰瘍,不需要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局部清潔,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即可,約經2-3月潰瘍就會自然癒合。
▼接種禁忌
*疑似結核病人及疑似被結核菌感染者。
*發燒、皮膚病、嚴重濕疹、慢性病、免疫機能不全、麻疹及水痘感染及其復原期。
*早產兒或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之新生兒。惟出生半年內如體重已達2500公克,經醫師診察確定可接種者不在此限。
▼接種須知:
1.寶寶在1歲以內可以直接接種。
2.1歲以上的幼兒,無卡介苗疤痕者,必須先做皮膚結核菌素測驗後,呈陰性反應者,才能接種。
3.有自費進行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篩檢,須待報告無異常方可施打。
B型肝炎
▼接種時間:
共3劑:
1. 出生24小內儘速接種,愈早愈好,出生體重達2000克。
2. 滿1個月大
3. 滿6個月大
▼預防疾病:
B型肝炎,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感染B型肝炎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為預防B型肝炎的傳染,除避免接觸或輸入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成份以外,注射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台灣地區為B 型肝炎高感染地區,成人之帶原率達15到20%,幼年時期的感染容易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早期預防注射能有效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
五合一疫苗
▼接種時間:
共4劑:
1.滿2個月大
2.滿4個月大
3.滿6個月大
4.滿1歲半
▼預防疾病:
1.白喉
白喉主要侵犯咽喉部, 病童因白喉桿菌在鼻、扁桃腺、咽或喉部產生偽膜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白喉桿菌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心肌炎或神經炎等嚴重的合併症,死亡率約為10%。
2.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細菌傳染,易侵犯五歲以下的兒童,會引起嚴重的陣發性咳嗽而影響病人的呼吸及進食。罹患百日咳的兒童易併發肺炎或較嚴重的腦部問題,75%的死亡病例是一歲以下的小孩,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
3.破傷風
破傷風係因破傷風桿菌進入深部的傷口,大量繁殖後放出毒素而引起嚴重的神經、肌肉症狀,如牙關緊閉、肌肉收縮、四肢痙攣等。一般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土壤、骯髒的地方,如因意外導致較深的傷口感染破傷風,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尤其是新生兒及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最高。
4.B型嗜血桿菌
B型嗜血桿菌會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包括腦膜炎、菌血症、肺炎、骨髓炎、會厭炎等,所有引起疾病中,以腦膜炎威脅最大,尤其5歲以下幼兒更容易發生。
5.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症,是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其感染來源是患者之糞便或口咽分泌物,病情輕的有發燒、頭痛、甚至頸背僵硬等症狀,重則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雖然台灣已是小兒麻痺根除地區, 但如果幼兒未完成接種, 由境外移入的小兒麻痺病毒, 仍有可能再度引發流行的可能。
流感疫苗
▼接種時間:
出生滿6個月後即可接種,需每年施打一次。
▼預防疾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更為嚴重;且流感所需的復原時間較長。
流感對於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而言,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這也是老人、小孩應優先接種疫苗的主因。
每年世界衛生組織都會根據之前流行的病毒種類,預測下一年流行的病毒株,廠商再據此製造流感疫苗,因此每年的流感疫苗都不一樣。
水痘疫苗
▼接種時間:
出生滿1歲後即可接種。
▼預防疾病:
水痘具有高度傳染力,可經由飛沫在人與人間散佈,或經由接觸水痘的液體傳染,感染後會引發紅疹、水庖、發癢、發燒等,可能併發嚴重的皮膚感染、肺炎、腦炎或死。水痘疫苗可有效避免嚴重的水痘症狀,接種後仍有可能感染水痘,但症狀會比未接種者輕微許多,僅會產生較少量的水痘,且較不容易發燒,復原也較快。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
▼接種時間:
共2劑:1.滿1歲 2.小學一年級
▼預防疾病:
1.麻疹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感染後約10 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
2.腮腺炎
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受到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3.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
日本腦炎
▼接種時間:
共4劑:
1.滿1歲3個月
2.第一劑接種完畢後2星期接種第二劑
3.滿2歲3個月
4.小學一年級
*每年3~5月間施打
▼預防疾病:
日本腦炎係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蚊子為傳染媒介,日本腦炎主要流行季節為春末夏初,病毒在豬、牛身上繁殖,再經由蚊子叮咬人體而感染,感染者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數人有頭痛、發燒、嘔吐等無菌性腦膜炎表徵,有些伴隨嗜睡、抽搐、昏迷、肢體麻痺或性格異常等腦炎症狀,甚至死亡。
▼接種須知:
只有每年3~5月才會施打,所以如果不是在3~5月接種的寶寶,家長最好先打電話到醫療院所詢問還有沒有疫苗。
自費疫苗
自費疫苗到底該不該打?這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問的問題!雖然自費疫苗所防範的疾病,通常不像公費疫苗疾病那樣具急迫性,不過,打疫苗就像買保險,總是有打有保佑。因此,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是每種自費疫苗都能接種。
肺炎鏈球菌疫苗
▼接種時間:
共4劑:
1.滿2個月大
2.滿4個月大
3.滿6個月大
4.1歲~1歲3個月間
*開始接種的年齡越大,需接種的劑數越少:
1.7個月大以後、未滿1歲才開始接種,僅需接種3劑,每劑間隔2個月。
2.1歲以後才開始接種,僅需接種2劑,每劑間隔2個月。
3.2歲以上才接種,僅需接種1劑。
▼預防疾病:
肺炎鏈球菌除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非侵襲性疾病。還有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等,
肺炎鏈球菌其實就一直存在於我們的鼻咽部,只要寶寶的身體狀況比較差,就隨時有可能被感染,還是建議從2個月大就開始接種,打滿4劑比較好,以免承擔被感染的高風險。
▼10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vs.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種類 |
10價 |
13價 |
優點 |
.價格較便宜 .因疫苗載體使用「不分型嗜血桿菌」,對中耳炎的防護力更強。 |
.防護力是目前接合型疫苗中最廣的。 .針對目前抗藥性及傳染力最強的19A型肺炎鏈球菌有保護力。 |
缺點 |
.防護範圍較小,少3種血清型 |
.價格較貴 |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接種時間:
* Rotarix(羅特律)疫苗:
共2劑,最早可於6週齡投予,服用間隔為8週,建議6個月大前服用完畢。
* RotaTeq(輪達停)疫苗:
共3劑,最早可於6週齡投予,服用間隔為8週,建議8個月大前服用完畢。
▼預防疾病:
在熱帶地區輪狀病毒感染全年都會發生。輪狀病毒腸胃炎症狀包括嘔吐、水狀腹瀉,及低程度的發熱。兒童受到感染時,症狀通常是由嘔吐開始,接著是4~8天的大量水瀉。在醫療較不發達的地區,脫水是輪狀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死因。
▼接種須知: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接種後30分鐘內,請勿給予嬰兒水或食物。
A型肝炎疫苗
▼接種時間:
共2劑:
1.滿1歲大
2.第一劑後間隔6個月接種第二劑
▼預防疾病:
A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染」,成年人可能出現發燒、身體虛弱等現象,6歲以下兒童感染大多是沒有症狀的。
依照台灣的衛生條件,除非是本身居住、或經常出入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A型肝炎在大部分情況下算是比較溫和的疾病而且。A型肝炎雖然致命危險低,也不像B肝或C肝會造成慢性帶原,不會引發肝硬化或肝癌,但患有慢性肝炎者若再感染A型肝炎則有可能會轉變成猛爆性肝炎而可能危害性命。
▼接種須知:
建議施打A型肝炎疫苗者:
* 體內無A型肝炎抗體,要到A型肝炎流行地區旅行者(如:中國大陸、東南亞…等)。
* 職業上容易感染A型肝炎者:食品處理業者、育幼中心人員、醫護人員。
* 國小畢業前接種為佳(因為國中後外食機會大增)。
* 有慢性肝炎者。
小叮嚀:
1.能夠一起打的疫苗盡量同時接種。
2.公費疫苗必須要施打,自費疫苗考量經濟狀況,能打盡量打。
3.每次打疫苗的時間要在預定的年齡之後再接種(如:2個月大才能打的疫苗,一定要等滿2個月後再打),免得因為無效而必須重打。
4.打疫苗一定要帶寶寶手冊!!醫療院所會在寶寶手冊標示這次施打疫苗的種類與時間並標記下一次施打預防針的時間,爸爸媽媽可以將下次施打的時間標記在行事曆上以免忘囉。
5.如果寶寶目前無異狀,不需要其他檢查或藥物,可帶孩子到就近衛生所施打疫苗。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李政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