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醫學中心「視覺復能中心」通過申請且設立滿週年,平均每週服務來自彰化、雲林、南投各地超過10位特殊兒,其中一半以上為中重度需求兒童;本項服務深獲特殊兒家長肯定與感謝,一位8歲病童翰翰(化名)的媽媽,更透過Line社群資訊交流「好康逗相報」奔相走告,幫助求助無門的特殊兒得到完善的醫療,為資源缺乏地區注入盼望的活水;彰基回應特殊家庭需求,期盼計畫案能持續進行,給特殊兒視覺復健一線希望。 彰基醫學中心眼科部自2022年10月17日起,通過衛生福利部核定之「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服務範圍遍及中、彰、投、雲、嘉;設立至今一年多,不僅於硬體上設置舒適、專屬獨立且具隱私性的特診空間,亦投入眼科、復健科、兒科、社工等跨科別與跨職類人力,以愛心、耐心及豐富的經驗為特殊兒童做視力診斷,並視需求為每個孩子打造適切的治療計畫,自計劃案啟動以來,服務超過120位特殊兒童,等於每週超過10位有特別需求的孩子來到彰基。 彰基眼科部主任張丞賢醫師表示,「視覺復能計畫」是為了彰化、雲林、南投比較偏鄉的地方,所配合中央的政策,彰基醫學中心對這個非常重視,因為從過去以來,就是對於比較沒有受到照顧的弱勢群體,會特別專注去照顧。這些小朋友在看門診的時候,因為在很多病人當中,他們會被擠壓了時間,所以另闢一個很長的時間,專門替這些小朋友來做詳細的檢查,檢查室的同仁都非常有耐心,跟小朋友都玩的很高興,這些小朋友其實不容易檢查,就是因為不容易配合,所以是必須在遊戲當中檢查出來,有時候他們也不會比視力,那些視力的表達,必須靠著過去大家的經驗,找出他視力的好與壞。 張丞賢舉例說明,有時候小朋友都不配合比視力表,但是只要手機給他,他就玩得很高興,所以就知道他的視力不錯,要從各種細微的觀察中去注意到這些小朋友視力的表現,把這個資料再給復健科,復健科同仁就會安排一個很好的復健計畫,讓這些小朋友在有限的設計及肢體、身心有困難之下,能夠發揮到極致,這是彰基非做不可的很重要任務;也非常高興同仁都很支持、很喜歡這個工作,院方也都一直支持,希望這個工作能夠繼續下去。 彰基眼科部主治醫師陳彥廷表示,這一年來,彰基參與視覺復能計畫的進行,團隊成員、特殊需求的小朋友及家長,都一起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除了幫忙找出視覺的問題之外,也陪著他們一起進步與成長,看到他們的視力和手、眼機能都變得比過去更靈巧、更活潑,其實是很讓人感到感動的,在參與整個計畫的過程當中,參與計畫的工作人員,其實也從中學習了很多。 陳彥廷指出,視覺復能計畫計劃的順利執行,首先要感謝院方長官的大力支持,毫無保留的提供所需要的資源與協助,復能計劃才能堅持走到今天,同時要感謝團隊所有的工作人員,無論是驗光師技術人員、職能治療師及復健科團隊,大家都花費了四、五倍的體力、耐性與時間,完成許多困難,但是珍貴的治療任務,最後更要感謝家長們,從遙遠的偏鄉地區,依然能夠全力配合參與這項計畫,才能給予病童最好的成長進步環境,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夠快快地成長進步,早日擁有良好的視覺機能。 翰翰媽媽表示,對於中南部來說,復健是在6歲之前就必須要完成的,6歲之後,不管是職能、物理及語言,待排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家住雲林縣斗六市的她,才會跨縣市的跑到彰化。對於唐氏症的孩子來說,他們有眼球震顫及內斜的問題,她才會需要針對孩子的眼睛部分進行復能,所以希望這個計畫再持續下去,讓其他更多的孩子可以受惠。 翰翰媽媽當初會成立互助家長團體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她感到很無助,而且也覺得很難受,在沒有任何資源或是任何有經驗的環境之下,只好請社工、醫師幫她找尋有同樣背景的家長,然後她把孩子們聚集在一起,至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後來有醫師、社工師及護理師加入,讓他們這一群家長們感到溫馨;翰翰媽媽說:「至少當你發生事情的時候,我們能夠護住;而且,就算我們不懂,我也可以去問其他的專業,來一起回答、來一起成長。」 翰翰媽媽最剛開始接觸視覺復能是翰翰剛出生的時候,林口長庚醫院在隔年設置「視覺復能門診」,當時剛好有一位評估的老師也參與在其中,她有問過老師,但是老師對她說,復健其實是很長遠的事情,如果她要這樣跑林口長庚的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荷。後來在群組裡面,剛好有一位媽媽就分享「彰基有這樣的計劃」訊息,透過電話洽詢,做了第一次的評估,評估之後再安排上課時間。 視覺復能有60分鐘的時間,翰翰媽媽覺得可以提升孩子們的專注力、持續度,家長們希望這個計畫持續的進行下去,來幫助更多有需要復能的孩子們;翰翰媽媽呼籲:「有需要的家長們,可以繼續關注這個計畫的進行,來加入孩子們的成長,你會看到孩子們很明顯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