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ndy Beach辦歡送會的那天,一群狗吸引了我的目光。狗群莫約八九隻,有老有少,有雄有雌。一隻年輕的黑狗,毛極亮,身短結實,精神很飽滿,最老的那隻,則已經雙目白濁,牙齒一顆歪了出來,毛像老舊的地毯,走路搖搖晃晃、一跛一跛的。牠們並不躲人,會主動蹭上來。
露國的沙灘常有馬,是給遊客騎的,沒遊客騎時要蹓。馬都極駿,腰長臀圓,腿高細,一跑起來,毛像錦織在眼前閃動。有人駕馬從北奔來了,狗群隨即拔腿圍上,追在馬後頭吠個不停,吠的很凶,追一陣後有些狗慢下來了,落在後頭,年輕力壯的幾隻,多追了幾百公尺,也就不追了,吠了幾聲,便四下散了。
遠處還有一夥人也帶著馬群在海裡沖涼,洗完便要離開,這群狗又奔了去,圍在馬群旁,很起勁的吠,馬群並不驚駭,仍很快的移動,沒一會就看不到了,狗又散開不追了。就見到有的狗開始四處晃蕩,跟其他狗磨蹭、打招呼,有的狗低頭東嗅西嗅的,像掉了東西在再找,有的還在對著馬遠去的方向不時叫一兩聲,特別有三隻,就在我面前,他們趴在沙灘上,看著海,看著浪來浪去,看的很專心。
這算是他們的娛樂吧?
成排的狗的足印、馬的蹄印一直延伸到沙灘的盡頭,我循著走,一陣浪拍了上來,足印被帶走了。
聽Cuthy的太太說,這些都是流浪狗,沙灘烤肉的人多,又有三兩間餐廳,總有人會餵,就住下了,也算是老居民了。那隻老狗,更是看著牠從小狗變成這副老態的!
之後我就常會想到這群狗,心理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但說不太上來是什麼。
沒有一條狗能決定自己的出生。有的狗生在街頭,注定流離失所。有的狗生在富有人家,可以「狗仗人勢」,但成天吃乾糧,大小便不能由己,也未必快活(很多家犬都有焦慮症)。這群狗算真不錯,自由自在,饑飽不愁,成天可以看海,可以趕馬消遣!不過颶風來時不知道牠們都怎麼躲?颶風來時也沒人餵吧?
也或許我根本不該用自己的觀點去看牠們,我怎麼會知道狗怎麼想呢?
天何言哉?萬物生焉,四時興焉,天何言哉?
特別要感謝彰基、彰基海醫及部裡提供這項機會(也許也該感謝外交部,感謝納稅人),讓我可以?去看看走走。尤其是海醫事前做了相當多的籌劃和準備,讓我們在異國接軌當地的工作和生活時,沒有太大的困難(發生意外時也很有效率的解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信哉。三星期的聖露西亞行,收穫很豐富。
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真的是折騰,但值得。要沒磨這二十幾小時,真不知道世界是這麼大,卻也可以這麼小。人真不簡單,可以讓如此龐然巨物升空(載這麼重),還飛這麼遠。
到了美國,才知道人家常說美國是大融爐,是什麼意思,也見識了美國人的氣燄(過海關體會最深)、美國人的好管閒事(我指的是好的方面)。看到他們的人,看到星羅棋布的社區、田野(飛機上往下看到的),從邁阿密飛LA要五小時,再想美國會強,是其來有自了。
聖露西亞倒也比想像的進步很多(我去過尼泊爾,露國比尼泊爾發達)。聖露西亞像放大了的綠島,風光明媚,適合觀光,但我感覺他們缺少歷史的積澱,無法深度旅遊,而且物價太貴了。
我跟露國人相處不久,但我知道露國人是很友善的,他們的眼神大多柔和,很有禮,但常會感到他們有一點無奈、一點哀傷。年輕人臉上有股被壓抑的野性。也常看到人蓄rastafarian dreadlocks(就是我們稱的雷鬼頭),這些人感覺選擇了自我放逐,表達了他們對主流價值與生活方式的批判。
親愛的聖露西亞的朋友,我很想知道你們為何哀傷,我希望你們能像你們的國歌《聖露西亞的兒女們》所唱的:
Gone the times when nations battled
for this 'Helen of the West'
gone the days when strife and discord
Dimmed her children's toil and rest.
Dawns at last a brighter day,
stretches out a glad new way.
人的侷限在於我們只能用自己過去的所有的經驗跟知識去比較,去看,但這又如何能看清全貌?真相?當有人老覺得自己的東西好,要推銷給其他國家時,是真的好嗎?
他們也許知道過去,但他們不會知道未來。未來只有上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