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英國的醫師蘭大衛及宣教士梅鑑霧遠渡重洋,在台灣彰化建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前身彰化醫館,開展了中台灣的醫療史,對所在地的人們提供無私奉獻的幫助。 27年前,當我還是醫學生時,在花蓮的門諾醫院做見實習,我遇到薄柔瀾醫師,另一位用一生精力為台灣另一塊土地奮鬥的人,他們以身作則的告訢我,醫療志業是需投入到有需要的地方及人們,才是有意義的行跡。2年多前聖露西亞南部的聖茱德醫院(St. Jude Hospital)因開刀房電路走火而付之一炬,是時聖露西亞政府與台灣交涉,當局希望台灣能協助此醫院的重建事務及醫療匱乏的支援,如同聖經中焚而不毀的故事,彰基即在此時加入此一海外醫療的任務,到此行已匆匆7個梯次。
聖露西亞聖茱德醫院的醫療人員在外交部的協助下,曾到彰基做為期2個月的訪問訓練,曾與個其中幾位交談,提到該地區糖尿病盛行率高達30%,當時並不放在心上,只想儘快將糖尿病中心所做所為介紹完畢。或許給了她們一點點的啟發,在她們回去之後,聖茱德醫院提出申請希望彰化能幫忙該院做些糖尿病臨床相關的衛教工作。但當時科內忙於國家品質標章、國際醫療評鑑、經濟部與衛生署的計劃等等的事,直到今年可稍稍喘一口氣,且在郭守仁院長及高小玲執行長等一而再的請託下,接下此一任務。回到科內想想既然要做衛教相關的事,應該有護理師與營養師才算一個運作團隊,因此請美蓉及兆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同行。一定己妥當時,高小玲執行長告之有台灣大學地理系的簡旭伸教授及大氣系的林博雄教授有意做人文地理調查工作,於是SIGHT (St. Lucia Islet Global Habitant Taiwan) 計劃形成。個人未曾與醫學專長以外的學者合作,想來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事務,也是另一類的收穫。主要以地理或行政區的劃分來找出糖尿病盛行的熱區或冷區的方式,利用社區訪視的方式了解各各地區的特殊性,進而比較是否生活習性或經濟差異,促使疾病的發生較高,可讓政府相關的部門在製訂政策時,能將有限的資源投到最需要的地方,這是近二年陸陸續續有人提出的醫用地理學(medicogeography)。在有關社區訪視的部份則可將預定的問卷訓練學生來做,同時配合地理的所在地是地理系學生的特長,簡教授此行帶領了吳奕辰、蔡欣蓉、翁葳、廖昱凱、江昱德等五位台大地理系的同學來做,順便做有關的火山地形的研究,真是一魚多吃。
聖露西亞是位居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島面積約616平方公里,形狀與台灣極為相似,只是中間較寬廣的地區往南移。全島是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岩堆積在島的中央,大的城市多集中在沿海地區,風景有如墾丁、蘭嶼一般,是北美人士渡蜜月及渡假的地方。在17及18世紀間曾為英法兩強相互奪佔達14次之多,島上可見當時遺留下來的炮台及軍事設備,足見其戰略地位之重要性。到1803年英國完全佔領該島,並以單獨行政單位統治之。1967年聖露西亞開始完全內政自治,但外交及國防仍由英國代掌。直到1979年2月22日宣佈脫離英國獨立並于同年9月18日加入聯合國。全國約15萬人,三分之一住在首都Castries,非裔黑人與印度裔的人口約佔90%,僅餘少數的原住民居住在島中部的山區。2/3的人信仰天主教。人民的平均所得為6000美元,約為台灣的三分之一,東加勒比海幣為流通貨幣 (East Caribbean$1=NT$11),但物價是台灣的二倍,因此生活不是很容易。
2006年曾有加拿大人Graven在聖露西亞利用單一次的血糖篩檢,共做了31481人,約是當時人口的20%,此一單次血糖並未所明是空腹或飯後血糖,因此若受試者所測的值為200mg/dl以上,可很明確診斷是糖尿病,約佔8.1%。但是101-199 mg/dl 者則無法判定,是空腹血糖異常還是耐糖異常或是糖尿病,造成解讀上很大的困擾,統歸成血糖異常約佔28.1%。故島上的醫療人員會混為一談認為糖尿病的盛行高到30%。同時依照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在2010的糖尿病圖像,加勒比海區域的各國糖尿病大約在9%左右,聖露西亞則為9.3%,但詢問聖露西亞的衛生署及統計局資料的背景如何取得,則無人可以解說,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好在統計局在去年有做了一個全島的調查,由各地方衛生中心(health center)執行的疾病狀況問卷,其中第6段的第57題是詢問有或?有糖尿病,是唯一政府單位有掌握的資料。若以此資料為基礎糖尿病人口約佔4.3%,基本上是一個比較低估的情況。地理分佈己北南2大城市Castries, Vieux Fort為最高區域,而東北及西南二個山區的位置則為較低的發生地。因此做40歲以上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素的篩選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若二者仍難以辨識,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則可加上,才有可能取得最貼近的比率。
|
以行政區劃分聖露西亞糖尿病分佈地圖(左圖為盛行比率,右圖為人口數校正後)
|
|
|
以衛生中心所含區域劃分聖露西亞糖尿病分佈地圖(左圖為盛行比率,右圖為人口數校正後)
|
若問起島上的醫療人員及病患引起糖尿病的病因,他們認為生活形態是主因。多數人早晚餐是用麵包夾黃瓜、蕃茄,配上果汁、咖啡、牛奶或茶,有些人會加糖,有些人則否。午餐是他們的正餐,居民多以自家土地生成的作物為主食,香蕉、芭蕉(plantain)、山藥(yam)、樹薯(cassava)、馬鈴薯、紅豆(red bean)、綠豆、黑眼豆(black eye bean)、腎豆(kidney bean)、花豆、豆莢(legume)、長條米為主食。較貧窮的人一天只吃二次,早餐與午晚餐。水果種類相當的多樣化但多作成果汁飲用,不習慣直接服用。另外平日吃的肉類以火雞肉、雞肉為主,多數人不吃蛋,因為有些味道,雖是海島海鮮的漁獲量並不是太多,多半賣給觀光客,只有過節時才吃豬肉,牛肉及羊肉,感覺好像回到兒時,逄年過節才有肉吃的情景。烹調方式多用烤及煮二種,但是會淋上許多不同的醬汁,因為有印度的移民所以咖哩、肉桂等辛香劑普遍的加入飲食之中。蔬菜十分昂貴,一般不常食用,可能以運輸成本太高或氣候不合無法大量生產有關。台灣有農技團在此支援蔬果的耕種指導,可借由一些烹飪教室與比賽的方式來達到推廣的效用。
在此與病患接觸時,病患都認為糖尿病是一個很簡單的病,只要將血糖控制好就?事了,加上經濟的狀況不近理想,常有一搭?一搭的治療,造成許許多多的問題。視綱膜病變也?有好好的追蹤,糖尿病足因傷口久治不癒,造成失明、洗腎及截肢的比率偏高,?景似乎回到15-20年前,台灣民眾對糖尿病的觀念一般,因此對一般大眾的教育就顯得很重要。醫療人員對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如何區分仍舊不很清楚,有些人認為使用胰島素注射就是第1型糖尿病。病人在飯後才使用胰島素等情形,我藉著不同的?合,一一給予講解。聖露西亞人民日常活動受限於炎熱的氣候(地處北緯4度)或是糖尿病控制不佳身體虛弱,運動的情況較少,但因平常勞動量不低時出入皆需仰賴步行,因此活動情況大致尚可,只是活動後多會喝飲料或果汁來補充流失的水分,需要改成開水。有時氣溫太高不適於戶外活動,應可仿傚台灣錄製成體操的DVD或錄影帶在醫院、車站、電視媒體上反覆的播送,糖尿病及一般民眾可在自已家中或室內來做,可達預防及治療的功效。另外病友團體的組成與運作也是需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再教育、經驗分享、成功楷模、相互砥礪、錯誤避免以及資源互通等皆能有效的提昇糖尿病的自我照顧能力。
糖尿病足的截肢是現階段聖露西亞的重要議題,除了病患肉體上的不便,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造成了許多問題。國際糖尿病聯盟的觀察人員在此推動了糖尿病足的照護計劃(step by step diabetic foot care),投入經費交由該地區的糖尿病及高血壓協會(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來執行,該協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是一會房地產仲介商,問他計劃的相關內容與實施進度,都答非所問,令人費解。但該協會今年開始登錄糖尿病患的基本資料,目前約有700多筆,是一個好的開始。聖露西亞的衛生部及統計局目前並?有任何的糖尿病登錄系統,讓整個推廣活動不知如何?手,因此他們對我們所做的糖尿病地理調查充滿高度的興致與期待。多數的醫護人員面對糖尿病足的傷口時,對換藥及抗生素的使用較為熟悉,對周邊血管及神經的部份則明顯缺乏概念,造成長期的照顧品質不佳,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因此我利用訪談時向醫療行政相關的人士建議簡單的單股尼龍檢查、周邊血管檢查及測定儀的運用,希望能減少併發的事件。但是難能可貴的在西部的Soufriere衛生中心定期提供病患剪指及趾甲的服務,是在他們所處的情況下,奉獻當地醫療人員最大的智慧,是令人感動的。
古人曾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百聞不多一見,許多的事情經歷過後會有不同的啟發,讓我想像到當年林瑞祥教授等台灣糖尿病方面的大老們蓽路藍縷開創糖尿病衛教學會,當時的情況也是十分的艱困,如今發展的如此蓬勃,這是不容易的事功。如今看到聖露西亞的糖尿病照護情況真是千頭萬緒,仿照糖尿病衛教學會的核心教育課程訓練,或許是一個捷徑。個人覺得彰基的力量還是有限,配合學會的人才濟濟又富有熱忱,可組一個團來協助聖露西亞完成糖尿病衛教的基本教育,應是功德無量,利己利人的好事,讓百年前國外的醫師為台灣留下的真情大愛再次的傳遞出去。
此次若一些收穫完全是同行的每位好友美蓉、兆坤、蕙君、世全、威佑與瓊美的幫助及鼓勵,願將榮耀歸功於大家。同時也謝謝台灣大學的簡旭伸教授、林博雄教授及同學們的耐心與仁慈,忍受我的碎碎唸,並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方法。同時感謝父母親與內人的體諒與辛勞,讓我能無後顧之憂。並感恩那些在聖露西亞與我們有接觸的友人們及病患們,願大家同享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