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並不是我第一次參加的醫院海外醫療團。一如往常,這次仍沒讓我失望,再次經歷豐盛的旅程。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簡稱「巴紐」或PNG,在南太平洋靠近印尼最東方、澳洲上方。1975年才獨立於澳洲,村落林立、民智未開,是國家治理尚待努力的熱帶國家。
我們來的ANGUA Memorial General Hospital位於第二大城LAE,亦為全國第二大醫院,擁有全國唯一的癌症中心。聽起來很棒吧!不過,唯一的一台電腦斷層機器,剛裝好、還沒上工,等著我們的放射線技師幫他們上機,並且在我們來之前的一場大雨、水淹X光科時,壞掉了。事實上,全部機器(除了portable X-ray)均壞掉待修。
我工作的急診,ABG機器壞了、幾乎沒有檢驗(只有瘧疾檢驗可執行)、公立免費的X光待修、只能私人付費照X光、當然也沒有超音波。哎!一切診斷只能依靠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經驗法則。
但是,病人會因為你欠缺診斷工具,就只生簡單的病嗎?病人會因為你沒有足夠人力、設備,就不生病、不用就醫嗎?因為欠缺診斷工具,醫師說了就算,病人沒機會挑戰,自然也不會有醫療糾紛。所以,同行的團員問我:在這裡當醫師不是很好?反正能做的有限,醫師說的話就是答案,病人也不會吵。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究竟醫師應該如何看待行醫這件事?我想:比起醫者的威嚴、比起醫者的輕鬆,我們更希望病人得到確定的診斷、得到精準的治療。這是在台灣當醫師的幸福。
不過,沒有診斷工具、沒有好的治療,巴紐的醫師仍盡全力為患者謀求最大福祉。不放棄尋求診斷的努力,也不放棄治療病人的努力。在貧窮的巴紐,一個落後的急診,我看到醫師的光輝與努力。
PNG的急診系統沒有緊急救護運送系統。醫院雖然有救護車,病人要自己打電話到醫院求援。可以想像,台灣傳統急診所最希望提高存活率的AMI、acute stroke、major trauma,在PNG首先病人要穩定的可以到醫院,才有機會談進一步能不能治療。「急診」這兩個字,在不同國家,代表不同的意義。
出發之前我就告訴自己,這是個學習之旅。我們透過服務,學習成長。但是比起付出的,我們得到更多。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我可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瘧疾患者),學習不依賴儀器的行醫方式,體會醫療的真意,並同時深刻感受到身在台灣的得天獨厚。沒有一件事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台灣的繁榮進步,臺灣人的努力不懈,所有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將不可得。當醫師的,不是理所當然能有許多工具幫忙診斷、許多藥物完成治療。當患者的,不是理所當然能要求一個確定診斷、要求一個最好的治療。不管是身為醫師或患者,生活在台灣是一件受祝福、得恩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