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出飛機,首都莫斯比(Moresby)的陽光就把身上殘存的十二月寒氣給斥散了。十二月中旬卻身在夏天的這個想法,令從未離開過北半球的我暗自雀躍地度過了漫長的飛程及轉機過程。但這股興奮感在周一真正踏入安高醫院時就立刻退散,取而代之的是震驚及婉嘆。
來到位於巴紐第二大城-萊城(Lae)的安高醫院之前,安高院長Dr. Jim Abrahams在台參訪時就強調該院環境極度簡陋且基本醫療衛生觀念相當不足。直到踏入了外科病房,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安高的難處。第一個襲來的是氣味。混雜著汗、霉、尿液,以及消毒水的強烈氣味竟然從巴紐規模第二大的醫院病房中傳出。窗葉上不知是否從二戰時就開始積累著的灰沙,走廊上薄木板間的裂縫,若沒有幾個白色護士袍的緩慢身影穿梭在灰暗的病房中,我不會知道這裡居然是人們於艷陽下徒步行走數小時前來求醫的大醫院。整間醫院就屬急診區最擁擠。環視走廊邊、角落、樓梯間,能躺下及坐下歇息的地方都擠滿著皮膚黝黑、頭髮捲曲的病患們,而蒼蠅則在父母、孩童和醫護人員身邊飛跳著。
儘管環境如此不理想,巴紐人可愛及熱情卻不減。每每經過病痛纏身的病患和家屬時,他們總會主動點頭示意並微小地說聲「Morining」,有些甚至會招著手微笑。猶記第一天抵達安高醫院時,曾來彰基代訓的護理師Cecilia從病房中奔出來向醫療團員們興奮地打招呼,一直不停地笑說著「很開心見到你們!」「巴紐人都很珍惜醫療團的來訪」,她說。接著抿著唇小聲說:「和這裡比起來,台灣真好,真希望這裡能進步快一點。」看見這樣的環境和制度,我也真心希望巴紐的醫療環境能在彰基歷年服務、今年捐贈及基礎衛教單張供應下一點一滴地成長,繼而崛起振作。
出發前聽一個旅行中的朋友說,踏入陌生的領地時才是成長的開始。此次與醫療團一起出行,是我生平第一次飛越赤道來到南半球,也首次見識到加護病房中病人離開的景象以及親眼看見兩顆拳頭大的頸部腫瘤。醫院往往是最醜陋的地方,充斥著病痛、死亡,病患感受到的恐懼、未知及無助總是令人難過。但正因為如此,醫事人員服務人群的心才顯得如此可貴。感謝讓我有機會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每一位,也感謝醫療團員們的貼心幫助,我很珍惜此次與醫院中的天使們一齊體驗巴紐熱情的機會。希望我們每一分努力,都能留存在巴紐人的心中,漸進協助其改善醫院環境,讓需要的人們獲得更佳的醫療品質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