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之前許多參加過彰基海外醫療團同事們的畫面,出現在許多醫療資源相對落後的國家的義診照片和短片,心中不免也盪起一波波的漣漪。心想如果我也有能力幫助那些病患們,將平常的醫療服務觸角再往外延伸,那該是有多麼棒的事啊!其實平常加護病房的重任、胸腔科的門診和檢查、以及部份的行政工作,幾乎不太有機會參加彰基的海外醫療團。或許是今年特別有得到主的特別眷顧,在報名、遴選、調整加護病房工作的分配、值班及排除其他困難後,總算能參加2017年八月的蒙古醫療團。
經過約半天的巴士、飛機飛行及轉機,我們在高小玲主任以及張正權副院長的帶領下,總算來到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雖然旅途十分疲累,但對於能夠踏上這以大草原、牛羊成群和蒙古包的生活為名的國度,仍掩蓋不了內心的悸動,隔天再從首都烏蘭巴托拉車到第三大城達爾汗,拜會達爾汗醫院相關人員,在了解工作環境及任務後,便開始規劃接下來兩天在這裡的義診行程。
行程的第三和第四天為全在達爾汗醫院的醫療行程,我這邊有該醫院的內科醫師Dr. Orgill陪同我看診並擔任翻譯工作。雖說達爾汗醫院也是當地較大的醫院,但仍發現資源仍相當不足。以胸腔科常見的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和肺結核,病患的數量都很多,然相關診斷工具及檢驗和藥物,都相對不足。以的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而言,仍使用較傳統的注射型Aminophylline合併類固醇治療患者,療效較佳的長效型氣管擴張劑十分難以取得。加以沒有肺功能機和進階檢驗工具,不易進一步鑑別診斷及追蹤。另外,在肺結核的診察和治療仍與台灣相去甚遠,公衛系統也無法像台灣的積極介入,在盛行率極高的這一個地區,確實令人十分憂慮。
依在這一家醫院看診的紀錄來說,約有五分之一的胸腔科患者,不是之前被診斷為肺結核已完成治療,不然就是正在接受治療或目前高度疑似為肺結核的患者。最為脆弱的主要還是沒有足夠的實驗室檢驗工具(含細菌DNA和抗藥性基因快速檢測)和細菌培養結果追蹤。也因為如此,在這一個地區,開刀做肺葉切除仍是肺結核的常規的治療項目之一。以後若能有更多的資源,應該將台灣對抗肺結核的經驗,帶到這個地區來推展。
第五天到另外一家首都的私人醫院(Grand Med Hospital)進行交流。雖然這一家的醫院設備頗新,但在診治病人方面,由於分工及訓練的關係,在診治一般社區性肺炎的方法及經驗竟呈現力有未逮的情況。也了解到台灣在醫療方面,確實是不論在軟硬體方面,皆不可小覷。幾天下來的醫療交流,更讓我內心支持彰基海外醫療團的信念,更為堅固。 在提供醫療服務的空檔期間,我們也有幸能到大草原和蒙古包體驗他們一部份人們的生活,也看到傳統與現代化並存、交疊以及更替。一望無際的天空與草原,不論是蒙古國的在地居民、或是鄰近國家的移民、還是遠自台灣來的我們,以及周遭的諸多動物:馬、羊、牛、鷹、犬……等等,其實我們不正是一同在地球生存的生命體嗎,我們是否更應該珍惜地球這個家園,讓所有有意義的生命能夠永續長存,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