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 海外醫療中心

海外醫療中心


 2018 緬甸短期海外醫療服務感想-急診醫學科 陳昱芝 醫師

 

盡己所能,我的第一次海外醫療服務 

急診醫學科-陳昱芝醫師

這次參加海外醫療團對我而言是很不一樣的體驗。首先這是我第一次出團,還不太清楚海外醫療團隊的運作模式,一開始接到通知時得知在這裡我需要參與並提供的醫療是類似家庭醫學的看診模式,而且大部份來診者是孩童,其實有點難以轉換,家庭醫學需要的偏重是預防,但急診醫學的思維模式事實上和這相差不少,因此只能盡己所能,並順道加強一下不常遇到的兒科和熱帶感染等等知識;再來,緬甸這個國家我對她的印象並不多,或許可以說我只知道其最大城是仰光(而且到出發前惡補知識時才發現現在的仰光早已不是首都了)。大學時期有同學來自緬甸,但我從來沒有仔細與他聊過關於他家鄉的話題,可以說在這次之前,我對緬甸基本上一無所知,這次出團多虧有兩位來自緬甸的團員在風土民情、語言翻譯、醫療環境的了解上給了很多幫助;最後,在陌生的國度需要的知識與技能跟臺灣是完全不同的,其中跟翻譯溝通這件事也是需要耗費蠻多心神的。

這次出團的計畫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我們大多數人參與的義診,一部分是與伊甸基金會合作的復健教學計畫,所以同行者還有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同時,這次出團院牧部也派出了一位關懷師隨行,除此之外,團員有兩位海外醫療中心的負責人、三位醫師、兩位護理人員和一位藥師,總共十人。我們工作的地點基本上都在仰光附近,住宿離市中心大約半小時至一小時車程。初到仰光機場外只覺得熱,看到周邊的椰子樹,有到了熱帶國家的實感。

第一天行程基本上是整理物資與藥物,並講好明天的行程。第二天,也就是實際進行工作的第一天是個週日,我們去了牧師David所在的地方和他們一起參加禮拜並看診,就診者有大人有小孩,但還是以居住在那裡的孩童居多,第一天看診有點卡,不熟悉且要跟翻譯溝通花了很多時間。我們中午也參觀了去年協助他們建立的水塔和豬圈,可惜似乎目前沒有好好發揮應有的功能。工作完回到住處開始進行所有藥物的大盤點,雖然有點混亂,但在大家的合作之下還是很有效率地大概一小時就結束了。第二三個工作日地點都是在緬甸的伊甸基金會,兩天我們都在二樓的教室義診,復健團隊則在第一日先了解基金會的環境與資源,接著進行兩天的課程計畫。第一天來就診者大多為伊甸的學童,我這輩子還沒在一個診次看過這麼多有各種障礙的小孩,腦性麻痺、唐氏症、自閉症、過動、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癲癇等等…。很多有先天疾病的小孩都有不只一種系統的問題,也常會合併其他系統如呼吸或心血管的共病,所以檢查起來的用藥需要思考一下。這天的翻譯是他們的治療師,所以進行得還滿順利的,這時候才體會到有醫學背景的翻譯在看診時可以幫上多少忙。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人次都比較少,我們在沒病人時還學習了花式氣球作法,很好玩。

接下來第四個工作天我們兵分兩路,復健團隊去伊甸繼續進行他們負責的計畫,我們則到了另一個孤兒院,這裡環境和第一天去的地方比起來又差了一點,許多村民即使有慢性病也沒有規則就醫,衛教時其實很無力,而這樣的無力感在看到一個因為下肢無力而只能躺在她們小小房間內一週的14歲女孩達到了高峰,女孩的診斷懷疑是自體免疫去髓鞘性脊髓炎,可能需要高劑量類固醇與之後的復健計畫,雖然我們已告訴其他人她應該就醫評估,而其他人也十分認真地點頭稱是,但看看周遭環境,我仍然對她是否能得到我們認為的「標準治療」感到懷疑。這一天就在對醫療資源與我們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少的疑惑中結束了。第五天是小學的健康檢查,大家總共看了將近兩百個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都有蛀牙,而到看診桌前時都會雙手抱胸對你表示敬意,雖然這個姿勢看診很不方便,還是覺得他們的有禮貌很可愛。今天值得一提的是緬甸出身對何醫師找來了她的同學們幫忙翻譯,和我一起工作的前輩是柯醫師,曾經在臺灣執業過約十年,所以溝通完全沒有困難,也非常感謝她,學生ㄧ來她就把大部分的問診都一次問完了,讓看診速度快很多。

這五天的工作讓我對彰基的海外醫療有了基礎的認識,也終於一窺逐漸開放的緬甸其整體環境與醫療制度。或許臺灣在醫療上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但看完緬甸的就診者,不禁覺得擁有健保及各種產檢、新生兒檢查的我們還是很幸運,在預防的部分有值得稱道處。這次出團認識了不同單位的工作夥伴,大家互相幫忙與一起玩樂多了不少工作之餘的趣味,覺得自己的初次出團經驗遇到大家很幸運,希望有機會再次合作。  


回上頁


 彰化基督教醫院 版權所有 彰化市建寶街20號 福懋大樓4樓 電話: 04-7238595 分機8475 E-mail: 138440@cch.org.tw 瀏覽人次瀏覽人次 42118        © 2010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