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國界之分
護理部 - 吳麗華護理師
兩個禮拜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記得三個月前得知有機會參予海外醫療心情很是雀躍,也很珍惜這得來不易得機會,因為自己的聽力稍嫌不足加上過往醫療團隊分享的經驗是當地的口音有點重,也很怕自己的語言溝通不順暢,所以還是有加強訓練自己的英語聽力。從桃園出發洛杉磯,再轉機到邁阿密飛往聖露西亞,20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讓剛來的前幾天都在調整時差,第二天在高小玲主任的帶領之下,我們先是來到當地市集超市進行採買,為我們接下來的晚餐及生活必需品做準備。
第一次踏入St. Jude Hospital真的無法想像這樣偌大的一個體育館裡面是一家醫院,但在高小玲主任帶領之下認識完這間醫院的環境後,覺得裡面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落後,基本上該有的門診、急診、開刀房、加護病房、內外科病房、放射科及醫療設備其實都已有基本的醫療水準了。第一次踏入加護病房,Daniel護理長很熱情的向我介紹加護病房裡的同事們,接下的日子跟在護理師Noel 和 James,護佐Constatine和Edwin身邊參與治療,這裡白天最少有一個護理師配一個護佐,一開始對於這裡的護理習性還不是很適應,比如抽痰的設備,這裡抽痰管是每班更換一次,每次使用完畢後是以無菌方式清洗並放在無菌碗裡面,所以對於是否會真的無菌還是會有所質疑,但後來我把疑問拋出來後,了解到因為資源有限的關係,所以他們這邊的作法是這樣,目前無法改善。另外再看到這裡常見藥物幫浦泡法後,發現沒有小量劑量的泡法,故針對限水的病人沒有統一的泡製方式,故護理長也請我給他們些建議,所以把彰基ICU常見藥物泡法給他們做參考。
有天協助患者送開刀房,這邊也是有術前同意書和查核表,流程其實差不多,唯一差別是沒有特別要求家屬一定要家屬陪同,雖然是個胃造?口的小手術,術後隔天也會有麻醉師作術後的訪視。
在ICU裡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就是感控管理這一塊,第一是蒼蠅真的很多,一直飛來飛去,感覺這裡的護裡師對於蒼蠅是見怪不怪了,但這在彰基是無法忍受的,所以在ICU裡,較有空閒時間時就幫忙打蒼蠅,第二是這裡有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的垃圾桶,但卻沒有落實分類,所以也藉機與他們分享在台灣如果沒有分類其實會被政府單位罰錢,同時也是希望未來在這一塊他們可以做的更好。第三是導管的Bundle care,因為在彰基有品質部門在監控,但在這裡中心靜脈導管及導尿管能放多久是多久,雖然分享我們彰基的三管Bundle care護理經驗及作法,但在這裡卻因為醫療資源的關係卻無法有實質上的改善我覺得滿遺憾的,因為最終我們都是希望病人好,所以很希望在醫品部副主任張旭東在病人安全這一議題的分享下,這裡的醫療品質可以再做的更好。
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13歲患者,起初因為術後疼痛並害怕抽血等侵入性治療,會拒絕護理師的碰觸,有時候會哭泣說想念家人,直到我拿著手機裡的照片跟他分享在台灣手術後的患者其相關照護經驗,終於看到他破涕為笑,在他轉出至一般病房後還跑回來找我,讓我感到很是欣慰。另外一個是這裡並不常使用PPN,營養師的經驗也不足,剛好我們團員有位營養師,故我們針對PPN在臺灣的使用方法和這裡的營養師及護理師討論,剛好也解決了他們得困擾,唯一在患者的營養攝取上面,針對消化吸收差之患者,因設備的關係,無法使用連續性管灌之方式,原本應該是要以慢慢滴注的速度達到每小時應給的營養配方劑量,在與營養師討論完後,變成每小時一次性給與相同的營養配方劑量。
沒想到在聖露西亞的海外醫療服務就這麼結束了,感謝聖露西亞加護病房所有的護理師們,讓我有機會實際參與照護,並分享著自己相關的護理經驗,屏除這裡醫療設備資源的不足不說,其醫療照護其實也是有達到標準。也很感謝彰基海外醫療及高小玲主任,讓我有這機會走出台灣來到聖露西亞參與當地的醫療服務,不敢說自己做的有多好,但可以落實愛無國界之分的感覺真的很棒。